香港人都很念舊│那個喝日本奶水長大的年代

今時今日雖然K-Pop及韓劇大行其道,但仍有不少人不為所動,而最難過的,莫過於經常被拿來與K-Pop作比較的J-Pop。

image
image
image

無可否認近年J-Pop一蹶不振,風頭被K-Pop蓋過,卻又總是不死鳥,除了因為一班死忠日本迷外,J-Pop始終有著語言上的優勢,就是日語還會使用「漢字」,令我們在印象、記憶及理解上較容易接合;相對地韓語的符號文字,簡單連一個藝人的名字也有不同譯法,要花心機弄清楚。看看前陣子國民組合Smap一個解散傳聞的震撼性,就可想而知日本藝能界對我們如何根深柢固,這都全賴90年代J-Pop的巔峰期。

image
image

煲劇阿豬媽 是這樣煉成的
跟今天的韓流襲亞洲一樣,某程度上,論及90年代日本藝能界得以在亞洲區發揚光大之開始,絕對是全靠日劇,始祖當然是91年的《東京愛的故事》及《101次求婚》。前者紅了男主角織田裕二,被捧為「平成御三家」天王之一,女主角鈴木保奈美也成為一代女神,就連劇集主題曲,由小田和正主唱的《突如其來的愛情》也一炮而紅。《101次求婚》的美女淺野溫子與野獸武田鐵矢組合雖然未能成為亞洲男神女神,但由Chage & Aska主唱的主題曲《Say Yes》則成功跑出(你可以說得出這歌是由哪位香港歌手改編成廣東版本嗎?)。以上兩首主題曲當時可謂任誰也懂得哼出來,兩齣劇集不但掀起了都市愛情劇熱潮,也連帶打開了日本歌謠界的新一章。

image
image

1994年江口洋介飾演熱血大哥照顧兄弟姊妹的《同一屋簷下》、95年酒井法子演聾啞女子的《等你說愛我》、當年12歲被喻為天才童星安達祐實主演的《沒有家的女孩》等日劇陸續在香港及台灣播出,引起了不少迴響,更將日本藝人及藝能資訊帶入屋,產生顯著的影響力,竹野內豐、福山雅治等男神的名字通通也是由90年代初日劇奠基的。我想,你也曾經想過要留一個三上頭吧⋯⋯

而說到正式將日劇狂熱帶至高峰的,不用多講也知道是96年由木村拓哉及山口智子主演的《悠長假期》(Long Vacation),本為日劇新貴的木村拓哉瞬間紅透日本,瀨名秀俊一頭微鬈髮讓他成為新一代萬人迷及潮流指標(對!又是髮型!男人也能如此投入。)再接再厲的《戀愛世紀》(Love Generation),更將木村推至亞洲萬人迷的境界,而松隆子的玉女地位亦至今不變。而木村一齣接一齣的《美麗人生》、《Hero》、《Good Luck》等均創下超過30點的最高收視記錄,令他穩坐日劇天王的寶座,寫下至今無人能破的神話。

這個時期,也帶出了一個term——「月九劇」,即是星期一晚上九時播放的日劇,是當時人最關注的話題(星期六、日蒲完散晒錢,星期一晚放工就乖乖的回家追劇作為緩衝,日本對銀包來說是多危險,你懂的。)。除了都市戀愛劇,日劇被吹捧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其題材的多樣化,當中更有不少涉及社會問題,引起爭議的題材,當中野島伸司更被喻為皇牌編劇,曾執筆多部膾炙人口的電視劇,如《101次求婚》、《高校教師》、《同一屋簷下》、《人間失格》等等,在「信和」搶購一盒盒VCD回家「煲劇」,更成為當年的全民活動。

image
image

以下一大堆劇,你又看過幾多齣?
《東京電梯女郎》(92)、《愛情白皮書》(93)、《高校教師》(93)、《青春無悔》 (94)、《人間失格》(94)、《跳躍大搜查線》(97)、《成田離婚》(97) 、《理想之結婚》(97)、《沉睡的森林》(98)、《GTO》(98)、《Beach Boys》(98)、《神,請給我多一點時間》(98) 、《庶務二課》(98) 、《魔女之條件》(99)、《救命病楝24小時》(99)。

image
image

J-POP之巔 G-D尚未成精蟲
相對日劇由90年代初崛起至後期被木村拓哉獨吞天下,日本音樂界在整個90年代可謂相當多樣化兼百花齊放,無論是偶像派、實力派、樂隊以至歌姬均獨當一面,排名不分先後,唱片銷量也閒閒地二、三百萬,絕對是J-Pop極盛時期,市場上不斷創下各項新記錄。此時期日本樂壇極度蓬勃,可大致分為三個時期﹕

1990-1994:BEING系
此系列歌手屬於唱創系,貫徹唱創人風格均屬於低調型,只活躍於演唱會,甚少公開露面進行宣傳推廣,就連音樂節目也極少參與。最具代表性的則是以神秘聞名的Zard,由於只有女主唱阪井泉水露面,Zard因此成為她的代稱,90年代銷售成績名列所有女歌手之冠,可惜07年意外急逝﹔而男方代表則有與中山美穗(正!)合唱《世界中の誰よりきっと》彈起的Wands。除了Being系以外,如憑著《このまま君だけを奪い去りたい》而當時得令的Deen等不少類同組合也是走低調作風,然而他們的作品卻先後被挑選為超人氣動畫《男兒當入樽》之主題曲,如Wands的《世界が終るまでは…》(直到世界終結時)、Baad的《君が好きだと叫びたい》(很想大聲說喜歡你)等,根本不用宣傳也賣個滿堂紅。在這班低調作風的人物背後,總會看到織田哲郎這個極受推崇的唱作歌手兼監製的名字,令更多人認識到「音樂製作人」的角色,從而演變出下一個時期。

image
image
image

1994-1997:TK FAMILY小室家族
由TM Network開始小室哲哉便已是日本電子音樂界的代表人物,獨立後更成為了傳奇的音樂製作人,先後捧紅了TRF、安室奈美惠、華原朋美(又是堅正!不懂請自行Google)及Globe等,不但將日本電子舞曲推上了高峰,也成就了自己為點石成金的金牌監製,龐大的TK Family唱片總銷量至今已累積達1億7千萬。TRF的《Boy Meets Girl》、《Crazy Gonna Crazy》相信不少人都耳熟能詳,安室奈美惠亦是全憑與小室合作的《Body Feels Exit》、《Chase the Chance》等強勁舞曲才能由Super Monkey's的一分子搖身一變為創造「安室現象」的歌姬,以及日本流行音樂史上最成功歌手之一。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1997-2000:J-ROCK,VISUAL視覺系
最能體現到90年代J-Pop百花齊放的,莫過於連一向走偏鋒路線的J-Rock及視覺系樂隊也能獨當一面的時期。這也是建功於樂壇異軍X Japan,在90年代初憑糅合了古典及搖滾的《紅》及《Endless Rain》等歌曲率先獲得成功,成為日本史上第一個以獨立製作專輯打進主流Oricon唱片排行榜的搖滾樂隊。X Japan繼而提攜Luna Sea、Glay等好友後輩,連帶同期出道的L'Arc~en~Ciel(這可能是日本音樂系的Beyond了)也備受矚目,別具一格的造型與音樂風格成功開闢另一片天地,不但成就搖滾班霸三角鼎立的時期,也打破了多項歷史紀錄。如Glay勢如破竹的487萬銷量、Luna Sea動員人數達10萬、Glay達20萬人的演唱會,L'Arc~en~Ciel同日發表雙專輯達300萬銷量等,當時樂迷為搶購演唱會門票令電話網絡癱瘓更是時有發生。他們另一改變日本音樂界的,便是一反日本留守本土的作風,積極進軍海外,先後多次來港,也經常到世界各地舉行演唱會。

除了三大時期外,當然也不能不提及於整個90年代也叱吒風雲的B'z、Southern All Stars及松任谷由實,雖然算不上在其他亞洲地區有極高人氣,但在日本國內卻是殿堂中的殿堂級。B'z更是亞洲最暢銷歌手第一位,無論是如何獨當一面的日本歌手或樂隊,若要取得唱片銷量佳績,必定要避開這三個名字。

日本pop music culture的歷史上,還有他們!他們各有各特色,真不會像K-Pop偶像們般其實由樣貌、身型到曲風都是一式一樣(但又慘得過風靡全亞洲?唉⋯⋯):
Puffy、相川七瀨、Smap、Speed、Dreams Come True、Mr. Children、大黑摩季、H Jungle with T、河村隆一、Black Biscuits、Spitz、倉木麻衣、宇多田光……最後最後,點少得步姐濱崎步。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返回目錄

Text / 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