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專欄】帶狀疱疹從肝論治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專欄】帶狀疱疹從肝論治 (Getty Images)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專欄】帶狀疱疹從肝論治 (Getty Images)

俗稱「皮蛇」、「生蛇」的帶狀疱疹,不論是發作時或是後遺的神經痛都讓人痛不欲生。帶狀疱疹是指體內伏邪(濕熱或鬱火,亦即西醫所指體內潛伏水痘病毒),在正氣不足時(免疫力低下,如患各種慢性消耗性疾病,長期處於疲勞和高壓力狀態等),邪毒便循經而發,導致皮膚出現水疱狀丘疹,多沿肝經循行路線分布;水疱偏熱則皮色鮮紅,偏濕則浸潤明顯;夾風邪則上竄頭面;夾濕邪則發於陰部及下肢;火毒熾盛者則多發於軀幹。年老體弱者,常因血虛肝旺,濕熱毒蘊,致氣血凝滯,經絡阻塞不通,以致疼痛劇烈(後遺神經痛),病程遷延數月甚至長達數年。

此病預後與疱疹是否早期發現、及時得到正確治療、其發病部位、正氣強弱與邪氣盛衰有關。尤其是長在眼周、耳周、生殖器等肝經循行部位,易出現併發症,如影響三叉神經,可引致結膜、角膜等炎症,嚴重可導致失明、劇烈頭痛、面痛、面癱、眩暈、耳鳴或耳聾等。

中醫針灸在治療帶狀疱疹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急性期可施以針灸,並內服或局部外敷(沖洗)中藥,以助清肝利濕或透邪外出,減少後遺神經痛的出現機會。年老體弱或留有後遺神經痛患者(局部灼熱、不能觸摸等),中藥多以養血柔肝或滋陰養肝為基礎,佐以清熱和活血通絡的中藥,或根據病情採用針灸(梅花針、火針、艾灸)等,上述方式均可明顯減輕疼痛,並防止因疼痛而產生抑鬱。

急性期如大便秘結可用瓜蔞30-60克煮水服用;眼部周圍疼痛或發紅可用蒲公英30克、胎菊30克泡水;如有大量水疱,可用生薏米、綠豆、赤小豆適量煲粥。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文: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高級講師汪艷娟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