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禪修好去處!慈山寺 透過靜修提升心靈的正能量

香港地人煙稠密,工作勞碌繁忙,有時候真想找個地方為躁動的生活找個出口,大家不妨試試去禪修。未必一定要有宗教信仰才能去學佛、禪修,而是透過傳統佛門中的茶禪、供水、抄經及行禪,來提醒我們從生活中不斷修煉自心的重要性,即使面對困難或紛亂的環境,我們仍要保持覺性去安頓迷亂的心,重拾在生活中培養安定心神的好習慣,從而提升心靈的正能量,積極地回應身心需要。

▲ Cosmopolitan.com.hk
▲ Cosmopolitan.com.hk

慈山寺位於大埔普門路88號,是由李嘉誠豪擲17億元興建而成,但整座寺廟不是走華貴路線,而是根據唐代寺廟而建成,樸實風格相當親民,人人皆可進寺參拜。有趣的是,慈山寺不僅供善信參拜,還會不時舉辦各種禪修班,靜修營、攝影禪修營、茶禪活動等,形式之豐富實屬寺院間少見。

▲ Cosmopolitan.com.hk
▲ Cosmopolitan.com.hk

慈山寺環境滿幽 猶如世外桃園

慈山寺奉行網上預約制,而且是採取先到先得的方式,由於每日名額有限,所以進寺的人數也會有限,但只要能成功進寺,你定必感激這個安排,因為真的十分安寧。單是清幽的環境,已讓你身心豁然開朗。

▲ Cosmopolitan.com.hk
▲ Cosmopolitan.com.hk

▲山門

整座慈山寺均依山而建,甫進寺已能呼吸到一口清新的空氣,為身體作清洗。雖然慈山寺的「景點」不多,但因為地方空曠,加上入場人次較少,故不會有任何焗促的感覺。而整座寺廟的山門、大庭院和歡喜地都寬敞且大,加上遠離繁囂,頓讓人有世外桃園的感覺。

▲ Cosmopolitan.com.hk
▲ Cosmopolitan.com.hk

▲大庭院

▲ Cosmopolitan.com.hk
▲ Cosmopolitan.com.hk

▲大雄寶殿

來得寺廟,當然少然不了佛像,慈山寺的三大寶殿:大雄寶殿、彌勒殿和地藏殿,均供奉著不同佛像,有宗教信仰的可以誠心參拜,沒有的也可參加導賞團,聽聽佛教故事。

▲ Cosmopolitan.com.hk
▲ Cosmopolitan.com.hk

▲歡喜地

▲ Cosmopolitan.com.hk
▲ Cosmopolitan.com.hk

▲地藏殿,供奉著慈悲為懷的地藏王菩薩。

▲ Cosmopolitan.com.hk
▲ Cosmopolitan.com.hk

慈山寺的地標必定是這座觀音聖像,但來到這裡千萬別顧著打卡,可將心思清空,抱著單純的心來欣賞這座聖像。素白觀音聖像由青銅合金鑄造,高七十米(包括三層青銅蓮台),下設六米高麻石基座, 總高七十六米,聖像外噴塗白色氟碳自淨漆。觀音其法相慈悲莊嚴,頭頂髮髻中現阿彌陀佛像,寓意無量法力庇佑眾生;而其右手持智慧寶珠——摩尼珠,左手持淨瓶, 施灑淨水,則代表清涼世界。法身佩戴瓔珞,衣帶當風,典雅飄逸。觀音頭部微微低垂,俯瞰眾生,以慈悲與智慧廣度一切有情。

▲ Cosmopolitan.com.hk
▲ Cosmopolitan.com.hk

佛教藝術博物館 藉藝術作療癒

在觀音聖像的下方,有一所慈山寺佛教藝術博物館,裡面收藏著不同年代、地方和人為佛所打造的佛像、雕塑、繪畫等,希望藉與佛教藝術的連結和收藏藝術品的欣賞,為眾人提供一趟心靈治癒之旅。

▲ Cosmopolitan.com.hk
▲ Cosmopolitan.com.hk

同時,也讓大眾認識更多佛教知識,例如觀音在印度時期的造相本為男相,所以傳入中國後直至唐朝末期其造像皆現男相。只是由宋代初期開始,觀音像才開始現女相,所以大家會見到如公元十世紀出現的水月觀音像,原是真正具有中國本土特徵的觀音形像。觀音從男性到女性的性別轉變,也見證出中國歷史,相當有趣。

▲ Cosmopolitan.com.hk
▲ Cosmopolitan.com.hk

傳統佛門禪修活動 助你洗滌心靈

慈山寺作為一所寺廟,除了供人參拜,你可在寺裡參學,體驗作為佛教修行者的禪修生活,從而來使你的心靈有所淨化。

▲ Cosmopolitan.com.hk
▲ Cosmopolitan.com.hk

1. 茶禪

禪,是訓練心的方法,旨在提升專注力和覺察力,由禪定生智慧,當心安定下來,便能看得更清、想得更遠。禪也有效舒緩壓力,撫平創傷,讓我們重拾內在的喜悅和安祥。禪的意境不能靠語言文字解釋,只能從親身經驗中感悟。因此,唐朝趙州的常以「喫茶去」三個字提醒大家,切勿玩文字遊戲,要把修持落實於日常生活,直接體驗禪味。

▲ Cosmopolitan.com.hk
▲ Cosmopolitan.com.hk

所以慈山寺不時會舉辦茶禪活動,教大家在品茶的時候,從茶香、茶色、茶溫、茶味和泡茶的聲音去感受當下,體會感官和心的互動變化。

▲ Cosmopolitan.com.hk
▲ Cosmopolitan.com.hk

2. 供水

由普門至觀音聖像,有一條筆直的大道名慈悲道,兩側種十八棵古羅漢松。在慈悲道中間,觀音聖像正前方設有一個青銅制水盂, 名「千處應」,為參學者供水之用。大家只要托著水砵走在慈悲路上,透過照顧水,去照顧自己的心,你就會體驗到滴水不漏的關鍵就在於覺察、專注和放鬆;亦只有這樣,心才不會流失正能量,全程平靜清涼。供水的修持,在於以水喻心,同時提醒我們最珍貴的,往往是最基本的,早已垂手可得,近在眼前。因此,在供水的時候,我們不再向外追求,於當下回歸初心,照顧自己真正的需要。

▲ Cosmopolitan.com.hk
▲ Cosmopolitan.com.hk

3. 抄經

在大雄寶殿一角,有為參學者提供抄經,好讓你只專注於抄經,減退生活帶來的不安。抄經並不在於文字的美醜,而是在臨摹經文時,放下自我、專注於當下,一心一意地跟從經帖的筆跡。在整個過程中,覺察呼吸如何影響落筆的節奏,心情如何影響呼吸的規律。漸漸地,害怕沈悶的不安會減退,也會讓我們會更認識自己,有助提昇自信,管理情緒。抄經的另一個好處,是親近正向思維。佛經字字珠璣,是從二千五百年前遺留下來的處世智慧,蘊涵啓廸心靈的哲理。持續抄經,可以把珍貴的義理植入心田,有助整合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為自己確立生命的意義。

▲ Cosmopolitan.com.hk
▲ Cosmopolitan.com.hk

4. 行禪

慈山寺的空曠與寬闊,依山而建,正是讓大家行禪的好地方。行禪是連結身心的練習,行襌之際專注每一個步伐,把散亂的心帶回身體,覺察雙腳在當下與土地的互動。慢慢地,身體會放輕鬆,心情會放輕鬆,身心同步,融合和諧。了解生命的規律,就不會再堅持偏離現實的執著,能夠輕身上路,珍惜當下所有,並接納、欣賞沿途萬變的風光。

▲ Cosmopolitan.com.hk
▲ Cosmopolitan.com.hk

禪修再進一步,是內外和諧。從呼吸的出入,覺察生命的流動,感受自己和外在環境的聯繫。你會領悟:微細至自己的呼吸、心念,壯大如眼前的海港、山巒,沒有一刻不在變動,這就是世事無常;沒有一點不在互動,這就是緣起相依。

▲ Cosmopolitan.com.hk
▲ Cosmopolitan.com.hk

慈山寺「手信」 帶回家的禪修

當完成了一天的禪修旅程,洗走了身上點點塵垢,當然也會希望能帶回家中。原來慈山寺也有「手信」,更會免費的!編輯當日完成參學之後,拿走了一本全彩漫畫版的《地藏菩薩本願經》,這是由佛教徒自發繪畫的,內容沒受版權之限,更歡迎大家翻印,藉以宣揚佛祖的智慧。

▲ Cosmopolitan.com.hk
▲ Cosmopolitan.com.hk

內容主要講述不同的佛教故事,深入淺出講解佛學理念,例如十八層地獄、修道成佛等,除了警惕世人要行善積德外,亦因有學習到這些信念,有助放下你心裡的一些執著。

推薦閱讀:

在人生低谷學會重新出發!10部經典勵志電影 教你成為勇敢無懼的女人!

【4月好書推介📚】面對逆境如何自強?8本值得一看的勵志書籍 助你尋回人生方向



Follow us on:

  • Facebook: CosmoHK

  • Instagram: @cosmopolitan_hk

  • YouTube: Cosmopolita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