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館新任務 重塑本土藝術發展史

即將於二零一九年重開的香港藝術館,翻新後的展覽空間將大增四成。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的藝術發展十分豐富而多變,即將於二〇一九年重開的香港藝術館會以重塑香港藝術史為重點,新增一個香港藝術藏品展廳,著力展出本港不同時期藝術家的作品,將以往被人忽略、卻又彌足珍貴的香港藝術瑰寶,呈現眼前。館方估計重塑本港藝術史展覽需時經年,未來每年將舉辦藝術家群展及個人展覽各一,「好似砌puzzle(拼圖)咁,將整個香港藝術發展史一塊一塊砌出來」。 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譚美兒接受本報專訪透露,即將於二零一九年重開的香港藝術館,翻新後的展覽空間將大增四成,由七千平方米增至一萬平方米,讓藝術館有空間作更完善規劃。除了原有的四個固定藏品展廳,包括虛白齋、中國文物、中國書畫和歷史繪畫外,最特別之處是會新增一個香港藝術藏品展廳,定期按不同主題轉換展品,目的是要重塑屬於香港的藝術發展史。 「一向別人覺得香港藝術史發展好模糊,甚少人做整理」,即使坊間有機構或有心人作研究,都只是「你一忽我一忽」,缺乏集中整合和梳理。譚美兒指,藝術館作為香港藝術發展的重要基地,期望能肩負起這偉大任務,透過收藏和展出藝術品,逐步梳理不同時期的發展。「好似砌puzzle(拼圖)咁,將整個香港藝術發展史一塊一塊砌出來。」 藝術館目前正就數類不同時期的香港藝術作品進行構思,包括最早期的西方繪畫、早期版畫、早期水墨畫等。「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出世,第一批在外國學西方繪畫,然後來了香港發展的藝術家,相信現在甚少人認識,就算藝術學生都不知香港有這樣一批藝術家。」 她舉例指,合稱「三劍俠」的西畫藝術家陳福善、李秉和余本,算是香港首批以裸體模特兒作寫生素描的藝術家,三人常在同一畫室繪畫同一模特兒,比對三人作品可看到當時藝術家的關係網,煞是有趣。 譚美兒坦言,要重塑香港藝術發展史並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易事。「早期(作品)希望追得快點,一來有些藝術家已老邁,甚至乎有些過了身,第二代子女也七、八十歲,所以希望先做那些。」 她期望可分階段逐步進行,藝術館一年內至少舉辦藝術家群展和個人展各一。「群展可看到整個面,個人展則是通過藝術家一生去看個別藝術媒界的發展,點和面的串連,十年後所有事放在一起便看到完整點的香港藝術史。」 與此同時,藝術館閉館期間亦正建構一個香港藝術研究網上平台,「揼石仔」般把香港現存的藝術資源,如藝術作品、評論、藝術家訪問等作統一整理,首階段先處理藝術館館藏,然後到文化藝術館和其他機構。 譚美兒指,建構的過程亦要面對版權等問題,處理過程複雜。「一份資料要梳理的版權很多,我們會逐步做,不能貪心。」 除了溯古,也有創新。藝術館將分配部分新建展廳作本地新晉藝術家展覽之用,作為孕育本地年輕藝術家的搖籃,「希望實踐他們之前無機會做到的作品」。其餘新展廳亦會安排作外地藝術家展覽之用,以豐富藝術館的展覽內容。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