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續任成歐盟定海神針

【星島日報報道】德國今天舉行大選,民意調查顯示總理默克爾連任十拿九穩。德國現時享有全球最大的外貿盈餘及歐羅區最低的失業率,縱有難民政策爭議,大多數民眾對施政現狀並無強烈不滿,德國可望在默克爾領導下繼續發揮歐洲「定海神針」的作用,但是和美國一樣要面對極右民粹主義冒起的問題。 極右民粹主義支持者捧特朗普贏得美國總統寶座,歐洲一些極右政黨為此士氣大振,歐美這股潮流的共同點,包括分享不到經濟增長成果的白人基層對外來移民或難民的抗拒、以及俄羅斯利用這股情緒,透過網上等途徑,散播有利極右政黨的真假消息和言論,加劇社會分裂。 民調亦顯示排斥移民的德國另類選擇黨得到約一成選民的支持,而有機會首次晉身國會,並且成為第三大黨。他們的主要支持者,是二十年來薪酬沒有多大實質增長的白人藍領中年,這些人中包括當初移居東德的前蘇聯人,他們成為俄羅斯的重要宣傳對象。 歐債難民危機皆獲紓緩 默克爾任內兩個最大的挑戰,其一是歐債危機,債台高築的希臘等「歐豬」國不滿德國要其緊縮政府開支的強硬立場,而德國國民則不滿要動用納稅人金錢去挽救這些大灑金錢的鄰伴。其二是敍利亞等地的內亂,令歐洲面對前所未有的難民潮,默克爾堅持收容難民的政策,在國內引起極大爭議,尤其是出現栢林恐襲和科隆除夕群眾慶祝活動集體非禮案後。 這兩個問題近來都有緩解迹象。德國經濟保持堅挺,成功帶動歐羅國家逐步擺脫債務危機,經濟全面恢復增長,形成良性互動,德國去年貿易盈餘接近三千億美元(約二萬三千四百億港元),冠絕全球,比中國還要多,而七月份失業率低至百分之三點七,迹近全民就業,與上世紀末東西德合併時受東德經濟拖累被稱為「歐洲病夫」,不可同日而語。 至於難民問題,盤踞伊拉克和敍利亞大片土地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逐漸失勢,歐洲各國又分攤收容難民配額,紓緩了德國的難民壓力,現在主要問題是如何協助難民融入社區、減少價值觀衝突,以及防止恐怖襲擊活動分化社會。 極右民粹挑戰不容忽視 德國的驕人經濟成就,其中一個原因是保持良好的勞資協商機制,以及靈活的勞工市場,相對於德國的百分之三點七失業率,歐盟另一大經濟引擎法國的失業率卻高達百分之九點五,法國總統馬克龍因而銳意推動勞動市場改革,重新搞活經濟,增加投資和就業機會。 不過,這觸及龐大的既得利益,馬克龍因此民望大幅下滑,法國工會醞釀全國抗議行動,西班牙又因為加泰隆尼亞地區或再舉行獨立公投而出現動盪,還有英國脫歐談判,德國在歐盟擔任的穩定角色更為重要。 默克爾現在已經超越英國的戴卓爾夫人,成為戰後歐洲任期最長的女性政府首長,如果成功連任四年,十六年的任期將令她超過戰後首任總理阿登納和德國統一時期的總理科爾,成為德國戰後任期最長的總理。這有助政策連貫,保持德國以至歐洲穩定,但是,面對極右政黨逐漸冒起的背後社會因素,這股穩定力量並非完全不受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