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受訪基層曾為慳錢減少用餐次數 環團促政府資助
【on.cc東網專訊】有慈善環保團體今日(13日)公布「2024年社區糧食安全狀況調查結果」,發現約33%受訪者在過去半年曾因經濟困難而減少用餐次數;有44%受訪者曾因節省金錢而捱餓;約有40%受訪者表示無法每日從食物攝取足夠營養。團體指情況令人憂慮,建議當局免費和補貼方式資助弱勢社群或提供糧食通脹補貼,以減輕市民購買最基本食物經濟壓力;亦建議當局資助支援非政府機構進行食物收集,促進資源回收和再分配予基層等。
慈善環保團體「食德好」於今年上月期間,以問卷形式訪問居於葵青及深水埗區的領取綜援人士、殘疾人士和低收入等家庭。調查發現,60%受訪者表示對糧食安全概念了解不足;32.8%受訪者在過去六個月曾因為經濟困難而減少用餐次數,更有44%曾因節省開支而捱餓,近40%人士曾擔心家中食物不充裕。
團隊調查亦發現,46.2%的受訪者無法每日從食物攝取足夠營養,當中超過40%回答食品價格過高;不符合個人口味,亦分別佔28.5%和23.8% 此外,調查亦指超過77%受訪者選擇食物最重視價格因素;約60%亦會考慮營養價值;只有32%受訪者會考慮食物的生產方式、包裝、以及資源使用等因素。
該團體建議針對弱勢社群的營養食物援助及膳食計劃,包括考慮以免費和補貼進行資助,減輕購買食物壓力;又建議政府需重新考慮以資助形式支援非政府機構食物收集,促進資源回收和再分配予基層,有效利用過剩資源,同時減輕基層市民購買食物的經濟負擔;透過加強農業支持與資源援助,逐步提高本港本地食物自給率。
綠德好行政總監袁德志表示,發現現在很多送去堆填區的廚餘,有部分是可以食用的,他坦言「整個社會都在浪費食物,所以要注視一下,現在大概維持的數字,每年的廚大概約3,400公噸,是一個很浪費的問題。」他補充希望趁15周年的活動,再一次提醒大家盡量減少可以食用或安全食用的廚餘。
食德好項目經理盧珏珊表示,調查數據反映當前經濟壓力對基層市民的飲食習慣造成主導影響,不少個案為節省金錢,不得不選擇價格低廉但營養價值較低的食物,衍生營養不良和影響健康,情況令人擔憂,各界需要正視,並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工作。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