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歲男浮潛失蹤後不治 教練警告初學者勿試夜潛 應有助浮衣、與經驗者同行

區紹堅表示,浮潛至少要有 2 人以上同行(受訪者提供)
區紹堅表示,浮潛至少要有 2 人以上同行(受訪者提供)

6 人日前到荔枝莊露營,並於晚上在明愛賽馬會小塘營附近浮潛,其中一名 54 歲男子在浮潛期間失蹤,至翌日下午於碼頭對開的海底被尋回,現場證實死亡。浮潛不需牌照,裝備亦相對簡單,有潛水教練便提醒,市民不應看輕浮潛運動,應準備充足的裝備如助浮衣等,而夜潛即使在水肺潛水中,亦算是進階項目,勸籲缺乏經驗,或準備不足的人士,不要貿然在晚上浮潛或潛水。

浮潛由於不須考取證書才能參加,而且由於不會涉足深水區域,即使水性不佳的人士也能嘗試,故比起要背負氧氣樽的「水肺潛水」,參與者更多。潛水歷險會課程總監區紹堅接受《Yahoo 新聞》訪問時,表示在疫情期間,市民由於不能出遊,令更多人嘗試在港浮潛,「小朋友、長者都能玩」、「看到珊瑚、魚,好像去了馬爾代夫一樣。」

區紹堅解釋,浮潛的基本裝備,是潛水鏡和呼吸管,亦有人會加上蛙鞋輔助。但他提醒,浮潛始終是一項有風險的運動,「有些人輕視浮潛,覺得很簡單,買到鏡、管就去玩……很多時未必有助浮衣。」

浮潛時看到的水底景色,吸引不少人參與這項運動(受訪者提供)
浮潛時看到的水底景色,吸引不少人參與這項運動(受訪者提供)

是否熟水性亦應穿助浮衣

他以自己舉辦的課程為例,指雖然浮潛不須太多訓練,但沒有接觸過的學生,依然會安排在教練帶領下,「去比較平靜的海面…亦必定要穿助浮衣,我們的船上也會有水泡,身體有不適,便會帶他回船上休息。」他表示,無論是否熟水性,亦應穿上助浮衣,「萬一突然有事故,例如抽筋,或者失溫,也至少可以浮起來,可以求救。」

他亦提醒不應單獨出海,「潛水守則,最少要 2 個人以上。」人數以外,區紹堅說同行者中,最好有有經驗人士,或甚至有教練,「可能你和朋友出海,而你的朋友也不熟水性的,有事的話,想救你也救不到。」

區紹堅又提到,即使在「水肺潛水」,夜潛也是進階項目,「初級課程的內容,都是日間潛水」、「下水後,黑暗會令人有恐懼感,晚上的水溫也會較冷,即使在這麼熱的天氣,海陸的溫差也很大……能見度也不好。」他解釋,即使浮潛基本上是沿海邊的淺水地區玩,但入夜後能見度差,加上緊張的話,可能會不自覺出了深水區域。

初學浮潛的人士不建議晚間進行,亦應由教練,或有經驗人士帶領
初學浮潛的人士不建議晚間進行,亦應由教練,或有經驗人士帶領

注意天氣風浪下勿下水

對於是次的意外,他說不清楚當時情況,難以估計,只表示荔枝莊一帶本身不是熱門的浮潛地點,較熱門的有橋咀島、甕缸灣,海下灣等。不過他亦提到,荔枝莊與那些熱門地點,本身都是內海地區,熱門地點受歡迎的原因,亦只是因為水底景觀,並非便是特別安全。他提醒,即使到甚麼地方浮潛,就算是內海地區,都要注意天氣,「不要在大風浪時去。」

至於自身的身體狀況,他說下水前都會先查詢參與者有否不適,患哮喘者亦應特別注意,「一受冷,氣管可能會收縮。」在浮潛期間不要獨自走遠,並且注意與岸邊距離,「不要越游越遠。」

浮潛應注意事項

下水前

  • 準備裝備:潛水鏡、呼吸管、助浮衣

  • 至少 3 人同行,同行者中應有有經驗人士,或教練;最好有船隻從旁支援

  • 應選擇平靜的海面,避免在水況不佳,或天氣惡劣時下水

  • 注意身體有否不適,若感不適如暈船浪等,不應下水

浮潛期間

  • 注意身體狀況及體力分配

  • 不要獨自走遠

  • 不要遠離岸邊

潛水歷險會課程總監區紹堅
潛水歷險會課程總監區紹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