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善固執的勇氣

今年的奧斯卡金像獎,講述新聞工作者鍥而不捨追查真相的《焦點追擊 (Spotlight)》,榮獲最佳電影,有人覺得爆冷,更多人覺得結果反映奧斯卡的評審是「正義感戰勝了技術」,這些爭論令筆者想起一本中學讀物,在英語世界影響深遠的小說 To Kill a Mockingbird》。

Harper Lee 1960年出版的作品,土身土長的美國人幾乎都讀過這本小說,因為必然在中學的閱讀名單中出現,即使不是列作教科書,也會在課外閱讀的名單上。

小說以三十年代的美國為背景,透過一位白人家庭的六歲小女孩去看世界,她的父親是一名律師,正為一位黑人當辯護律師,而當時的社會可說是「公認」黑人就是壞人,但爸爸堅持法律是公平和公正,努力為這位黑人辯護,因而連家人也飽受辱罵。這位父親用自己堅持的信念來教導他的孩子,用身教來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學懂當所有人都無法理解你的決定時,又該如何為自己的信念而戰。

小說曾獲得的普立茲小說獎,《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更選它為20世紀最好的小說,被挑選為中學生的讀物,很理所當然吧?現實卻是它作為中學教科書一直受爭議。因為小說中的黑人所涉嫌干犯的罪行是強姦,在60 年代,有教師家長覺得向中學生談這議題不道德。到了70年代,美國社會對種族問題的看法有微妙變化,小說中對種族歧視的批判是否夠深刻,又成為家長和教育界爭議的焦點。

2004年,美國電影學會評選「百年百大英雄與反派 (AFI's 100 Greatest Heroes &Villians)」,第一名不是超人,也不是James BondIndiana Jones,而是《To Kill a Mockingbird》內小女孩的父親,為黑人辯護的律師主角Atticus Finch,正是「正義感戰勝了技術」的又一證明,也印證了數十年來,這本小說對美國人的深遠影響。

2016219日,蘋果公司CEO Tim Cook 在其Twitter 發表了一段悼辭︰「請安息吧,Harper Lee。『一個人的良知,是不需要遵守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Rest in Peace, Harper Lee. The one thing that doesn’t abide by majority rule is a person’s conscience.)Tim Cook 所引用的,正是Atticus Finch在小說中所展示的擇善固執,然而這樣顯淺的道理,在現實中又有幾人能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