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涅盤

鳳凰是百鳥之王,傳說鳳凰死前會化成一團烈火,再在灰燼中展翅重生。回到現實,一間企業的「死亡」,又可否成為其他公司「浴火重生」的土壤?

Nokia曾經是芬蘭科技產業的龍頭,也是全球手機界的巨人,高峰期市值接近2500億美元,佔據全球手機市場的40%,貢獻芬蘭GDP4%。不過隨著Nokia在智能手機競爭中節節敗退,更需要把手機業務賣給微軟。不少人認為Nokia衰落將令芬蘭經濟一沉不起,事實卻出現另一個光景。

對比其他企業快快解僱員工,Nokia反而推行了一個名為「Bridge Program」的創業銜接計畫,盡力幫助員工創業,例如提供各種財務支援、開辦創業課程等,令員工可以更容易開展自己的企業。

Nokia亦樂於善用自己的「剩餘價值」協助員工,Nokia對前員工免費授權了大量技術專利,讓員工可以利用這些技術創業,例如手機系統Jolla的技術專利,就是來自Nokia開發的MeeGo系統。

友善的轉移政策,不但減輕了新創企業的開發成本,亦加快了產品的開發時間,令芬蘭的新創企業可以在競爭中突圍而出。Nokia前員工已經創立了超過400間企業,涉及手機系統、健康監察等新興領域,為芬蘭提供大量工作機會

芬蘭亦視Nokia賣盤為一個創新發展的機會,由於Nokia釋放了大量科研人才,政府津貼各行各業招聘Nokia前員工,利用他們多年的技術及經驗,幫助國內企業應用新科技進行升級轉形。大量的優質人才亦吸引了SamsungGoogle等大企業在芬蘭設立研發中心,加快了當地的科研發展,建立充滿活力的創新文化。

大企業的衰落無可避免會衝擊經濟及勞動市場。但Nokia的案例說明,在政府具遠見的人才規劃及企業的推動下,其實可以轉危為機,激發經濟創新,改變對單一企業的依賴。難怪有人說,Nokia的倒下,實際上為芬蘭的經濟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現在看來並不是一件壞事。

Nokia曾經是芬蘭的經濟支柱,亦代表著這個北歐小國對世界的貢獻,如今火鳳凰涅盤重生,利用自己的餘燼,成就更多更具活力的新創企業,用另一種形推動芬蘭的發展,這種理性面對逆境的能力,值得香港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