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藥草——香港細辛

香港細辛(陳虎彪 攝)
香港細辛(陳虎彪 攝)

香港有很多景色怡人的郊野公園,除了是供我們舒展身心的好去處之外,也是植物研究的寶庫,部份植物更大有來頭。香港的植物研究歷史可追溯至1841年開始的植物採集科學記錄,香港植物標本室則於1878年成立,負責採集、鑑定和儲存香港的植物標本。


在香港生長的植物,部份更是香港特有的。1988年在香港大嶼山發現的一種馬兜鈴科(Aristolochiaceae)細辛屬(Asarum)植物,於1990年由兩位植物分類學者——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的黃淑美(S. M. Hwang)和香港植物標本室的黃肖德平(T. P. Wong Sui),聯合發表確定為新種,命名為香港細辛(Asarum hongkongense S. M. Hwang & T. P. Wong Sui)。這個拉丁學名中的屬名Asarum源自希臘文a 和saron之組合,前者意為「無」,後者意為「莖」,指本屬植物無莖或莖短;第二個拉丁字 hongkongense意為「香港」,在植物學上稱為「種加詞」,在這裡是用來指明香港細辛的出產地。從此,這種香港特有的植物就有了合法的「身份」,為細辛屬植物的大家庭(全世界約90種,中國約40種)增添了新的成員。

香港細辛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生有細長纖維狀的根。葉近革質,卵狀心形,葉面光亮,除葉緣外,兩面均無毛。花鐘狀,上部有3個卵形裂片,花期4月至7月。《香港中草藥》(第7輯)記載,民間藥用香港細辛的根或全草,全年可採,陰乾或鮮用,有散寒、止咳、止痛之功,但其辛味較弱,藥力較遜。水煎服(劑量1.5~3克)可用於風寒咳嗽,痰多稀白;也用於風濕關節痛。適量水煎含漱,或者鮮品搗敷患處,可用於牙痛,跌打腫痛。但是,香港細辛是《香港植物誌》記載的唯一一種細辛屬植物,其種群小,分佈局限於大嶼山海拔500-800米的山坡灌叢或草叢中潮濕陰涼處,堪稱稀世藥草。2003年,香港細辛入選香港100種稀有及珍貴植物,受香港《郊野公園條例》保護。

香港細辛具有觀賞和藥用價值,但並非中藥細辛的法定原植物來源。本港的中醫藥從業人士需按照香港衛生署於2004年6月公佈的馬兜鈴屬和細辛屬中藥材的管理辦法,合理用藥。大家行山時,可留意沿途植物,豐富自己的植物學知識,但切勿隨意採摘服用。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教學科研部一級講師郭平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