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樓C座」好嘢

曾經擔心香港媒體愈來愈多「收聲」、自我審查的人,包括我,聽到商台的老牌節目「十八樓C座」星期一那一集,應該可以暫時鬆一口氣。

約半小時的廣播劇,主題單一卻有力,就是力數政府不是,在工聯會前會長楊光死後,仍然找林鄭月娥,發表聲明讚揚他對工運及勞工福利,有所貢獻,因為楊光另一身份就是六七暴動時,担任鬥委會主任,有份策動很多暴力行動,死傷不少。

我當天聽此節目時,感受到眾演員的用力演出外,還佩服編劇的功力,他們把那暴動的重要日子、細節,完全溶入劇情當中,一點不突兀;編劇們還可以以古說今,把暴動及去年的佔領行動比較,得出的結論是佔領行動沒引致死亡,而擲摧淚彈的反而是警察,不是示威者。

痛痛快快地駡政府一頓,大快人心。

我經常聽「十八樓C座」,一半因為我小時候開始媽媽就在家中定時收聽,成為習慣,另一個原因是它可以代表商台的言論自由指標,聽聽它是否在大是大非的時事話題上,敢對政府指出不是,甚至敢針對不是的官員。

這幾年它沒有令我失望,劇中他們經常以「抵死」的綽號諷刺高官,好像「蘇咭片」、「蘇包容」去稱呼蘇錦樑,而星期一那一集,他們索性用真名,直指曾德成在六七暴動時,因參與行動而被捕。

沒有掩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