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產後抑鬱(二)

上期提及以「愛丁堡產後抑鬱量表」辨出高危個案,今期續談怎樣以了解孕婦背景及病歷史來辨識當中的高危因素。

早在2000年,本地學者己發表了相關的研究,去探討孕婦面對的環境因素,可能成為產後抑鬱的成因。贊育醫院的勞子僖醫生及何麗芳士在研究中發現至少有三項因素與產後抑鬱有關,包括曾經在過去一年經歷過重大壓力的事情、與配偶關係不佳和沒有人協助照顧嬰兒等。

精神科醫生李德誠在2004年發表了香港產後抑鬱的研究,他發現以下四項因素皆會令孕婦容易患上抑鬱:一、婆媳關係不和二、婚姻關係不佳。三、過往有抑鬱的病歷史。四、產前有抑鬱跡象。有趣的是,李醫生同時發現中國人的「陪月」傳統,起了保護性的作用。相信這個可能與消除了產婦(以第一任媽媽)對照顧嬰兒的焦慮和減少孤獨感有關。

這個研究結果啟示了預防產後抑鬱的要素,就是在懷孕前先做好生育計劃,知道嬰兒出生除了母親的照顧外,最也有「援手」。還要保持良好的婆媳關係和婚姻關係,亦要避免在懷孕期和產後在生活上作出重大改變,因為這種改變都可以是附加的壓力。若經濟能力許可,可考慮聘請「陪月員」作為生活上的支援。

最後,若不幸患上產後抑鬱,切勿疾忌醫。因為早在1999年,研究顯示有高達四成的產後抑鬱患者曾經在腦海中出現過傷害嬰孩的意念,這四成當中有兩成患者為了防止自己作出這樣愚蠢的行為,用了一些預防的措施,譬如把嬰兒交給不同住的親人照料。由此可見,產後抑鬱是一項不能輕視的情緒病,及早治療才是上策

 

香港精神醫學院
精神科專科醫
趙少寧

 

相關文章:

中國人的產後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