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會斷尾嗎?

坊間瘋傳,某醫生治療精神病有秘方,能夠斷尾,於是爭相求診,結果失望而回。

1. 那些精神病會斷尾?
斷尾的的意思是在服藥一段時候後停藥而病徵沒有重現,患者感到安慰,並不表示終身不會復發。這情況在某些急性的,因環境因素引發的焦慮狀態是可能的。因為患者在藥物治療下得到舒緩,環境隨之變好(例如失業後又覓到新工作),壓力減輕,自然可以停藥。

有幾個條件是有利的:
‧一次性的,或幾年才發一次的,
‧短期的(能在約一個月內緩解),
‧對藥物反應快速有效的,(這些病人通常不能忍受血清素抗抑鬱藥的副作用,因為病情非因血清素不足而起),
‧無家族史的,遺傳影響不大的。

2. 為什麼要堅持斷尾?
在其他情況之下,例如病情由急性轉為慢性,環境因素沒有消除,藥物未見快速起效,能夠迅速斷尾的機會不大;所以堅持沒有意義。

3. 不能斷尾甚麼辦?
應耐心接受治療,附以其他方法(生活態度,運動,心理輔導等)。在其他慢性病中,如血壓,糖尿等,病人都沒有堅持要斷尾的。只因為精神病的標籤嚴重,故此人人都要擺脫這負面形象,以表示自己性格堅強,無須受藥物控制。

但各位有沒有深思,為什麼其他病可以接受由藥物治理,惟獨精神病要靠自己?

有如一個遇溺的人,在海中掙扎,這時不是要他靠自己,而是要放下水泡,施以求援,否則後悔莫及。

精神病比其他軀體疾病更受環境因素影響,你有可能身處的環境比別人差,又沒有遺傳到堅強的抵抗力,所以要靠外力協助,其中之一就是藥物而己。

因為社會對精神病的歧視,往往誇大了精神藥物的副作用,其實如果運用適當,副作用很低。相對而言,長期積壓的焦慮和抑鬱情緒,對腦部和個人健康的損害更大。如此看來,精神科藥物的主要作用是保護腦部,免其受損。按照以上遇溺的例子,如果能夠學會游水,自然可以拋開水泡,無需倚賴了。所以在藥物之餘,也要學習如何適應環境,抵抗壓力,才是治本之道。但不要忘記,有些人士,因遺傳傾向,早年經驗,和環境因素等影響,對壓力的承受力低,恢復力弱,單靠個人努力是不能擺脫病魔,而是需要長期的藥物和其他輔助治療的。對此社會大衆應予體諒,不能對他們太苛刻,這種包容對社會的生産力也有稗益。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精神科專科醫生 勞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