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逝別離,成道之始

人在世間的命數,是定了的。所謂命數已定,並不是說,有一本冊子或有一本簿,將人一生的事情寫下來,而人無法擺脫,要一步一趨,跟着冊子所定的前行。不是這個意思。世間不會有人替任何一個人定下一生的冊子。人有自由、人的命數或命運,來自歷世父母的遺傳,遺傳了他的體質有多強或多弱。而人降生在甚麼地方,那個地方的社會環境、政治環境、親屬或供養,令到他來自歷代父母的遺傳,可以有多少發揮。人在懂事之後,帶着從前世而來的神識,在今世的土地上,有多少學習,有多少覺悟。奮鬥又好,隨俗又好,感受又好,之後就會行自己的命。即是說,命數或命運,一半來自前世的父母,一半來自當世這個地方的緣。我們叫這些做「因」和「緣」,來自前世的因,今世的緣。

當因緣離散了,就要走。走的時候,我們的神識是知道的,特別是遇到意外或急病,一下子命終,神識一時之間無法控制肉體。我們仍有知覺,但身體動不到,會見到周圍的人,但無用肉身和他們說話。會有一點難捨難離,或者驚恐,在世的人,見到一個逝去的親屬、朋友或陌生人,亦會難以接受。因為他的肉體仍在,他以前的記憶在腦裡面慢慢消逝。我們對他的記憶仍在,但再沒有辦法彼此對話、有眼神接觸,或身體的肢體交流,這叫做「別離」,是遲早也要面對的。前世給我們的生命力,和後世的緣份承傳,並非永久。如果是永久的
話,就不會看到其中的變化,也不會在感受變化中生出智慧;在離別、傷逝、逝亡中,我們得到智慧。所謂智慧,就是由有變成無,或由無變成有,在期間當然,見到分別或差別的時候,有人會開心,有人會自滿,有人會悲哀。不論是儒、道、釋的修行,面對差別或大轉變時,都講求處之不驚,處之泰然,或以平等清淨之心去面對。面對煩惱或離別傷逝,用清淨心去應對,之後就會得到超脫,可以超凡入聖,亦可以由凡人變成真人,或由凡人變成羅漢、菩薩或故此,親人或朋友離逝是傷感,但也要知道由有到無的差別。這是我們做人或居於世間,得到最大智慧的來源。我們看朋友離別,要這樣看,用清淨的心來面對。將來我們緣份盡了,離開世間,神識不能控制肉體,四大脫離,地風水

故此,親友的離別固然是悲哀,但最終有一日,也會輪到我們自己離開。我們見到別人離別,將來我們也會離別其他人,離別親人、朋友和這個世間。看到別人逝世、去世時,就會想起將來自己逝世、去世的當與時,亦當以平等、清淨之心來面對。死者與生者於此合一。此謂之解脫法。(陳雲說於一月十日,蔡維益君之追思會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