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風寒效應

週末天氣再次轉冷,天文台呼籲市民注意風寒效應。甚麼是風寒效應?

我們的體溫一般維持在攝氏37度。當天氣炎熱時,身體會排汗來散發熱量;當天氣寒冷時,身體會發抖增加熱量。當天氣寒冷而又大風時,身體的熱量會迅速被風帶走,我們因而覺得特別冷,這個效應稱風寒效應(windchill effect)。

美加地區冬季天氣寒冷且經常受冬季風暴/溫帶氣旋吹襲,因此風寒效應相當顯著。科學家透過實驗制定風寒指數(wind chill index),用以警告市民戶外活動的風險。初期風寒指數以南極洲水結冰的實驗來制定,但由於水結冰的速度較皮膚結冰的速度為快,科學家在2001年利用風洞及志願者(六男六女)在風洞內步行作為實驗,量度志願者臉部的溫度變化,重新制定風寒指數。

甚麼是風寒效應
甚麼是風寒效應

新的風寒指數以5呎高度為計算標準(約臉部的高度),不考慮日照的影響,但加入臉部傳熱的特點,因此較舊有指數為準確。新的風寒指數適用於風速每小時5公里或以上。

上月影響香港的超級寒潮,大帽山氣溫一度跌至-5度,加上當時風勢猛烈,風寒指數可低至-15度。雖然在香港出現凍傷的機會不高,但長時間暴露在寒冷的環境中會產生低溫症,出現顫抖、說話困難、失憶甚至神志不清的現象。

冬季前往日本、韓國或華北地區的朋友更要留意。由於當地氣溫相當低,風寒指數可能低至-20度或以下。當風寒指數接近-28度時,戶外活動就有機會被凍傷,特別是手指、腳指、鼻及耳。風寒指數越低,出現凍傷的時間越快,皮膚會失去知覺並變得蒼白,需要送院求醫。

寒冷天氣下應如何保暖?可穿著多層鬆身衣服,利用衣服間的空氣提供隔熱及保暖,外面則應穿上織工細密、防水及帶帽的外套或大褸,並戴上帽子,因為人體高達40%的熱量會由頭部流失。此外亦應遮蔽口部以防冷空氣進入肺部,及穿著手襪。身體及手腳要盡量保持乾爽及遠離當風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