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MA愛香港的啟示:盛事經濟有得搞

MAMA愛香港的啟示:盛事經濟有得搞

【經濟日報專訊】上周在本港舉行的南韓音樂頒獎禮MAMA,風頭比本地頒獎禮還高。既顯韓流強勢,對本港亦有啟示:MAMA鍾情香港,正是借國際名聲、做亞洲生意,本港更應把握優勢,發展盛事經濟。 近年韓流席捲亞洲、進軍歐美,野心不小,其中一個明顯例子,正是上周五剛在本港舉行的Mnet亞洲音樂大獎(MAMA)。貴為南韓四大音樂頒獎禮之一,但有趣的是,除了2009年首屆之外,再沒有在南韓舉辦,曾到澳門、新加坡,自2012年起,連續五年都落戶本港,結果也成為本港每年一度的娛樂大事之一,搶盡版面。 MAMA借重港國際地位 MAMA的成功既令人驚訝韓流強大,把本土頒獎禮移植到外地,照樣全場滿座、各地直播,令人慨歎本港娛樂產業已過高峰期。但MAMA還有另一啟示,就是其對本港情有獨鍾、連續五年在港舉行,變相顯示本港優勢。 對主辦方而言,遠道到本港舉行,程序更麻煩、成本更高,就連南韓當地不少歌迷亦大感不滿,為何MAMA年年均要在香港舉行? 其中一個關鍵原因,相信就是國際地位。近日網絡媒體端傳媒便有文章分析,MAMA不在市場更大的內地舉辦,寧願賺少點也要選擇香港,是看中香港的國際都會形象。 吸各地贊助商觀眾客源 誠然,MAMA把自己定位於亞洲大獎,就是想與世界接軌,於是借一個國際城市「過橋」,一邊推升頒獎禮檔次,且又顯得更國際化,吸引中外傳媒報道,香港無疑充當這個角色,就連主辦方亦曾指,選擇在香港舉辦,正因這裏多文化。 而且在本港舉行,雖然地方小,出席人數、票價未必及得上在內地,但本港不用如內地般,動輒預留大量公關票,賺錢幅度未必輸之外,且政治自由度高得多,不會突然有封殺明星活動之類的「限韓令」、「限娛令」等,對於主辦單位來說,毋須懼怕活動臨時被取消。 更甚的是,在本港舉行還可坐擁「四方飯」的好處,例如找贊助,近年MAMA的贊助商,不少來自本港或內地,如銀聯、鐘錶公司萬希泉、視頻網站愛奇藝等等,又或頒獎禮的觀眾客源,因本港交通方便,吸引不少來自四方的遊客專程來看。 從一個音樂頒獎禮,實則亦可看出本港多年累積下來的優勢,而事實上,對於本港來說,多一些類似的娛樂盛事,是頒獎禮又好,又或歌星演唱會亦一樣,不也是對本港有利?一方面是推高本港在國際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更是對旅遊業有幫助。 尤其在近年,隨着中產家庭增多,年輕一代更愛到外地看表演,作為文化體驗,為一場娛樂騷、演唱會而外遊的人不是少數。2014年,到本港看演唱會的過夜旅客,就達到逾百萬人次,另有不少即日來回看演唱會的內地旅客。 這種娛樂盛事的經濟學,本港已有基本優勢,更應該好好把握。 例如在舉辦場地、行政措施等方面下工夫,讓來自不同地區的主辦單位更容易舉辦活動,無論在軟件、硬件配套,都能夠更好配合。 事實上,鄰近地區如澳門,近年當地多間賭場興建大型演唱會場地,邀請國際巨星去開演唱會,也正是想分一杯羹。 如今本港的音樂頒獎禮,就算想「衝出去」,效果固也難與MAMA相比,如何重振本港軟實力,是應好好規劃的長遠目標,但與此同時,也要把握好現行尚存的優勢,將之變成對本港的更大得益,也是條出路。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