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娛樂圈 |Ben Sir專訪 從學術到娛樂再投身精神健康工作 發明「精神雪櫃」關注學童需要
歐陽偉豪,人稱Ben Sir,是香港粵語語言學家,亦同時是一位藝人。曾主持多個TVB節目如《最緊要正字》、《學是學非》、《男人食堂》等,絕對是成功將學術與娛樂結合的代表。近年Ben Sir較少現身幕前,其實是忙於推廣精神健康的工作:「新聞越來越多這些事(學童自殺),但很少有人呼籲關注精神健康。我又沒大機構束縛著我,就做吧。」由搞講座教家長與子女溝通,到「義診」與學生們聊心事再做轉介工作,Ben Sir需開玩笑說「希望遲些賺到錢」,但其實是來自一份關心學童、關注情緒問題的著緊:「因著演藝都略有名氣,將名氣轉換成心理健康,我又覺得幾好。既然尚有名氣,就不要浪費了。」
源於關注學童自殺問題,發明「精神雪櫃」教學生儲精神食糧
Ben Sir近年專注於推廣精神健康的工作,搞講座、到不同學校機構分享,又會「義診」與學生及家長聊心事。一切的起源,來自看見接二連三的學童自殺新聞:「我的心為何會『撩』開了?因為以前都教書,小學中學大學,這些學生發生事情,年紀好像越來越小,究竟發生什麼事呢?是否因為考試壓力呢?是否這樣簡單呢?政府都好像沒有多講,連社福機構會講都不多,但新聞越來越多這些事(學童自殺),但很少有人呼籲關注精神健康。我又沒大機構束縛著我,就做吧。」
Ben Sir坐言起行,越做越發現香港人對精神健康的需要:「開始時是搞講座,教家長與子女溝通,漸漸變越做越多。除了身體健康,其實都要關注心靈健康。其實出問題,不一定是自己一個的問題,還有身邊的人,例如母子、父子、上司下屬、婆媳等等,一堆關係出問題,不一定是個體出問題。」
而他更有一個偉大發明,就是「精神雪櫃」:「雪櫃其實是用作儲備,外面有打仗、飢荒就要開雪櫃,所以當我們很大壓力就要開雪櫃,找精神食糧『頂住』精神健康,精神雪櫃讓事情更具體、更容易操作。精神雪櫃內的精神食糧,不是名詞,而是動詞。 例如『運動』,其實是要你去『做』運動。『朋友』其實是要去『結交』朋友,用動態的活動去打低壞的心情、憂鬱、擔心、焦慮這些靜態的情緒。用『雪櫃』這個框架去框住我們日常的活動,到有需要時,就可以拿精神食糧出來『吃』。學童可以一方面儲著這些活動、經歷,無形中就似人生規劃。 」
夢想到學校「擺檔」,與學生傾心事
有了具體的精神健康教育工具,還要有切實的行動,漸漸Ben Sir也開始了義診,協助有需要學生及家長,作前期輔導:「就算去看精神科醫生,看專科都要等三個星期,又要家長跟學童都同意,又有這個意識,其實他捱得住三個星期,就不用看醫生了。我便和他們先聊聊吧,中學生、大學生、碩士生都見過,有時也會連媽媽一起見。反映了的是,其實要花長時間跟他們傾,要我這樣空閒,才花到這樣的時間。我見完他們,會做個報告,而這個報告可能有幫助,當他們去見心理醫生時,已經有個底。」
Ben Sir認同,有名氣讓他更好辦事:「最初由學術跳出來做演藝,再到演藝轉成搞心理健康,原因是因著演藝都略有名氣,將名氣轉換成心理健康,我又覺得幾好。既然尚有名氣,就不要浪費了。其實開講座跟人互動,都是在發揮語言的能力。坦白講我又不是精神科醫生,但其實語言學發揮在輔導上,都算有一個位置? 」
除了現時工作,Ben Sir還有下一步計劃,希望更主動地入學校接觸有需要學生:「我有個算是夢想,打算組織一些退休的專業人士,例如老師,幾個人組成一個團隊。我嫌現在未夠主動性,即使是義診,都是等待其他人聯絡我。我想與幾個退休教師,入去學校『擺檔』,讓學生、老師可以跟我們傾計,變得更加主動,這樣是否可行呢?有時靠老師社工發現,程度都可能接近爆煲,所以想做到早發現、早跟進、早治療。」對相關工作非常上心。
學者走入電視「講粗口」曾被投訴,結合娛樂證明粵語的價值
Ben Sir一直是研究語言的學者,回想當年出道,都屬無心插柳:「當時做《最緊要正字》都是無心插柳,一班中文老師去做,觀眾又發現:『這個人幾得意喎』, 再去到《學是學非》,又繼續做,我提議扮演一些角色去做,娛樂化觀眾才易入口。連登仔都說好看,就試到個市場。」但一直扮鬼扮馬,都會到達樽頸位,直至去到「粗口學堂」環節,又讓他有新嘗試:「到某一個位,《學是學非》已扮無可扮,我也不想玩落去。後來TVB說做《男人食堂》講粗口(「粗口學堂」環節),我一分鐘已回覆說好,因為我在大學也是教粗口課程。當時在電視上講粗口都沒有想太多,我只是負責簡單五分鐘一個部分,後來他們告訴我網上的點擊率很高,才引起注意。發現能以廣東話粗口,來突顯語言的學問。」
在電視機面前大談粗口,對於保守的觀眾群而言,造來不少衝擊,甚至會寫信投訴,但Ben Sir輕輕地道:「是有人寫信的,寫信去大學(投訴),大學就告知我,就這樣而已。大學都知道我一直有教這種課程,TVB亦知道,總有聲音,只要廣管局沒有出聲就沒問題。其實我都不是集集講粗口!粗口來來去去只有五個字,都只是娛樂化,來突顯廣東話。 」
直到如今,他希望推廣粵語的初衷仍沒有變:「用非傳統方式去推廣學術,是有需要。 推廣的意思是,從象牙塔推廣去到民間、社會、低下階層,推到去哪一層就要用不同方法,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我跳出來做演藝,從演藝的角度看粵語的價值,例如我開talk show,又或者大家聽廣東歌、看廣東話電影,證明粵語是可以賺錢的,是有價值的。」大概Ben Sir口中講的「價值」,不單是指金錢,因為在他眼中,粵語文化的傳承、精神健康的重要性,遠比錢更重要,但願透過他的工作也好,是次的訪問也好,能提高大眾對精神健康的關注與理解,已是彰顯出「價值」。
採訪:何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