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何時才穿內褲?



許多研究論述指出了人類為何穿著服裝的各種可能,但人類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穿著內褲?

根據宋人高承《事物紀原》載,古史上的黃帝時代,已經開始縫衣裳。考古學家於1930年代在北京周口店遺址中,發掘了許多人體骨骼,其中有一枚骨針,推斷原始人類以骨針連綴縫合樹皮或獸皮等作為原始衣服,形成裙子雛形,即「下裳」。黃帝時,隨著農業發展,開始用植物纖維來紡線與織布帛,有了上衣、下裳之分。當時,男女應該不穿內褲,只穿下裳,像裙子一樣。

到了周朝,褲者下身稱為「脛衣」,材質非絲織品,與後來的褲不同的是,它僅有兩隻大腿部份的褲管,不及膝,作用在禦寒,而脛衣到了漢朝時加長到了膝蓋以下,稱「蔽膝」。在漢朝,有「褌」的出現,它是合襠的脛衣,貫兩腳上,繫腰中。而當時的貼身之內衣褲,稱為「褻衣」。

最早的褲子,便是所謂的「開襠褲」,有褲襠但不縫合,方便小便。直到漢昭帝上官皇后開始,婦人才穿有襠之褲,稱為「窮褲」。唐裝之褲子稱「緄襠褲」,襠中有縫,需要綁帶,有需要時才鬆綁以便如廁。

但以上之記載的「褲」還無法等同於現今的內褲。而內褲這樣東西,到了宋朝就有跡可尋,在陸遊《老學庵筆記》中有曰:「裡肚(即肚兜)皂繡,按襦褲不帛,以其為褻衣也。」証明宋時的婦女,除肚兜,尚著有內褲。

此後中國內褲不斷發展,但現代意義中的內褲就是源於西方。回顧整個中世紀的歐洲,他們都沒有內衣的概念,「裏衣」只為了保暖,以及用來隔著外衣及極少洗澡的身體,那就不需經常洗外衣。

到了公元1717年,俄國沙皇彼得大帝訪問巴黎,騎馬走過萬眾歡呼的街道,一位婦女不小心,他面前跌了一跤,春光乍洩,女子尷尬極了。沙皇其後在回憶錄中玩味地寫下:「天堂之門在我面前訇然打開。」

巴黎女子這一跌,明證了十八世紀,全世界最時髦的城市巴黎,有不穿內褲的女性。西方社會學學者威勒在《內衣史》中有提及:「直到18世紀晚期,(女性)內衣只有一些罩衣、緊身內衣,以及很重要的、各種各樣的襯裙。」這裡沒有提及內褲。

據說,現代「內褲」這概念,由18世紀於巴黎萌芽。公元1727年,一位芭蕾舞女台上獻藝,由於長裙被舞台布景絆住,無可奈何之下大走光,引發哄笑。加上也有舞女在台上賣大腿時,踢得高時裙子甩過頭頂,她們下身也大走光了。

巴黎因此通過一項規定:「女演員或舞女,不著束褲不得登台表演。」漸漸地,束褲就成為一種時尚,在女性間流行起來。到19世紀中期,女性走出來社會參加活動及工作,傳統及地長裙由於不利於行,女性們提倡改穿及膝中裙,同時配合一條寬鬆的、長及腳裸的褲子,稱為「PANTS」。
相關新聞 【歷史長河】超強戚家軍 殲倭寇幾不費兵卒
Bastillepost 巴士的報 Facebook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