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分鐘行過對面海

【晴報專訊】毋須逼巴士、港鐵便可過海?土木工程拓展署將重新研究維港海底行人隧道,發展成另一特色旅遊購物點,屆時步行廿分鐘就可以過海。另外,又計劃發展維園作地下購物城,最快五年後動工,二零二九年面世。 香港地少人多,加上旅客有增無減,人流逼爆鬧市。土木工程拓展署總土力工程師吳國材前日接受傳媒專訪時透露,一度被擱置的尖沙咀連接至中環或灣仔的維港海底行人隧道,將重啟納入發展地下空間研究中。除了業權、技術等問題外,首要解決的是隧道兩岸出入口位置、如何連接地面,以及內設的零售設施「不能太悶」,會參考上海外灘觀光隧道。上海外灘觀光隧道全長逾六百四十六米,設有無人駕駛列車,過江只需五分鐘。而「行路過海」亦非天荒夜譚。日本九州褔岡縣及本州山口縣之間的關門海峽,早在一九五八年已建成海底行人隧道,全長七百八十米。 滬隧道五分鐘過江 將參考 早於二零零九年,已經有建議在尖沙咀露天廣場地底,闢建全長一點三公里、闊廿米、三層高的地下購物城,旅客及市民可以沿扶手電梯漫步過海。而另一端出口則是中環天星碼頭,廿分鐘即達,造價九十億元。另有建築學者建議,建全長一公里,分兩段由尖沙咀至灣仔,以及西九至中環,穿梭金紫荊廣場、中環國金大廈等景點。 測量師學會房屋政策小組主席潘永祥認為,本港有建造海底隧道的經驗,技術問題不大。但隨着建造費急升,預料成本有機會「翻倍再翻倍」。 專家:港有經驗 憂成本升 另外,為呼應《施政報告》提出在市區研究發展地下空間。該署已着手在尖沙咀西、銅鑼灣、跑馬地及灣仔,物色十二個具發展潛力的地方,例如維園、香港大球場、修頓球場等。 吳國材認為,首選是面積達十九公頃的維園,有潛質發展為「地下小市鎮」,建四至五層高的購物城,涵蓋商場、文娛康樂、餐飲及停車場等「一條龍」設施。由於選址為政府用地,不涉及私人業權問題,最快可在明年底或後年中,開展勘探及設計研究,二零一九年中施工,首階段於十年內完成,最終在十五年內完工。 擬發展維園 建造地下小鎮 至於其他地下城項目,他指暫未有時間表,但認為有利可圖,會考慮公營或公私營合作,期望有五至六個項目能在明年底完成技術及成本可行性研究。 土木署指,維港海底內行人通道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署方會考慮其走向、維港兩岸出入口接駁安排、地質情況、環境影響、消防安全及成本效益等,按研究結果建議未來路向。 兩岸樓宇密 沉降要防範 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殷建華表示,圍繞維港的樓宇密集,興建海底行人隧道,必須注意防水及沉降風險,建造時一旦稍有差池,隧道周邊40米內的建築物都有機會倒塌或下沉。但他續說,本港有建造隧道的經驗,相信有關情況不會發生。 他表示,如要預防沉降,可採用地下連續牆(Diaphragm wall)方式興建,相當於利用水泥築牆,支撑及承托力好。據悉,此方法已應用在港鐵灣仔站。 工程師學會前會長黃澤恩稱,建海底行人隧道較行車隧道更易,面積及斜度無限制。如遇火警,同樣可設耐火達四小時的走火通道,「行20分鐘就過海,好快疏散到。」但認為當局應規管商場,勿售易燃品及做好人流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