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犛牛博物館

館中展示犛牛的骨骼結構。

(綜合報道)對不少前往拉薩旅行的朋友來說,寺廟即如西藏的博物館,遊走其中已如看盡了藏式風情,然而藏族文化遠不僅於宗教,遊牧、畜牧亦是藏民生活的一部分,而犛牛正是牧民的生活好幫手。去年中於拉薩市開設的犛牛博物館,便以這種與藏民息息相關的動物作主題,透過珍貴「犛」價寶,讓人認識當地的生活實況。新展館 收藏珍貴化石 若問哪種動物是中國國寶,熊貓該是大部分人的不二之選,可是問題若搬來西藏,犛牛大有可能才是答案。事實上,犛牛和藏族人的關係密不可分,從古至今,不論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這種分布在青藏高原及鄰近高海拔地區的動物,一直是藏民的生活依靠,當地人也把牠們視為至寶,而在西藏首府拉薩,去年更特別為這「親密戰友」,開設了一所別開生面的犛牛博物館,旨為展現藏族文化,也頌揚犛牛對藏族人的貢獻。 我早前到訪拉薩,便專誠到這展館拜訪,抵達附設於簇新宏偉運動場的博物館門外,還以為迷了路,但當走進館中,看到天花上的犛牛抽象畫作,以及牆上刻畫「憨厚、忠誠、悲憫、堅韌、勇悍、盡命」那關於犛牛品性的題字,就知沒有來錯地方。展館負責人一邊帶我走進博物館參觀,一邊跟我說起館中還收錄了許多「犛」語錄,如「沒有犛牛就沒有藏族、凡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犛牛」等,已聽得出犛牛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分有感恩、探秘、相伴、靈美四大部分的上萬方米展館,藏品不但豐富,陳設方式更是超乎想像地震撼,像牆上掛一百五十八個犛牛頭骨展廳,畫面便稱得上蔚為奇觀,據負責人說,各牛頭骨均由牧民捐贈,每一頭均屬有名有姓的展品,惟最珍貴的,則莫過於另一邊廂展示的犛牛化石,經考證後據說已有四萬五千年歷史之久! 上萬年藏品固然珍貴,不過最吸引我的,卻是展現牛和人如何唇齒相依的生活展品。在犛牛博物館中,除展出不同品種和地區的犛牛標本,眾多遊牧、畜牧的場景,更有許多利用犛牛身體各部分製成的用品。不說不知,原來犛牛的實用性奇高,由骨骼、皮革、毛髮等軀體每一部分,以至牠們所出產的犛牛奶,幾乎都可成為有用物品。我在展館之中,便看到不少有趣的犛牛製成品,不論是雪域高原所用的牛毛眼罩、牧民的牛皮帳幕和皮筏,甚至是牛頭製成的童玩,均是城市人平日難得一見的。 其實犛牛除了供應藏民的生活所需,在西藏宗教、藝術等也佔一席位,館中另一展廳,便展出各種以犛牛為主題的雕像及畫作,當中如以犛牛形象塑造而成的本教神像,又或是刻畫犛牛圖案的唐卡及哈達,都體現了藏族傳統宗教文化。 藏族文化色彩濃厚,除可透過參觀博物館去領會,也可從地道美食中去感受。為要一嘗地道藏式佳餚,我經當地人帶領下來到了位於團結新村的藏家宴。 乍聽藏家宴的名字,已知是專門主打藏菜的餐廳,走進兩層高的餐館,發現環境開揚雅致,其中包廂更以藏族民家的風格作布置,別富特色。記得多年前首次來訪拉薩,利用酥油烹調的菜餚不對口胃,甚至教人難以下嚥,不過這次在藏家宴嘗到的,味道卻不似想像中濃烈,如羊肉球、羊排、藏紅花蒸蛋等,更是出乎意料的味美,正當我們用心品嘗之際,餐館原來還預備了特色餘興。藏族人出名歌聲悅耳,這裏的美女職員便會為客人高唱藏歌,其間為客人奉上青稞酒。我們各人輪流以手指沾酒敬天,再連喝三口並乾杯為敬,之後店員便為我們送上白色哈達作為祝福,確是味道與風情兼備的藏式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