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推私人市場平台 助初企

HKET_20170120_A08_01_a.jpg
港交所推私人市場平台 助初企

【經濟日報專訊】港交所(00388)公布2017年戰略計劃,其中將推「私人市場」(Private Market)服務平台,主要為初創企業提供股權資料登記等,為新經濟企業創造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 提供股權登記助投資者配對 港交所的私人市場預期於第四季推出,其運作與證券登記公司類似,主要通過區塊鏈(blockchain)等技術,為初創企業提供股權資料登記及股權轉讓紀錄等服務,當中不涉及任何股份買賣及監管功能,故毋須獲證監會批准。 對於有意設立私人市場,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解釋,希望能藉此達到三大目的,包括:(一)以低價的登記服務吸引初創企業落戶香港;(二)通過集中央系統紀錄股權等資料,方便投資者查閱;及(三)讓初創企業與投資者間提供投資配對機會。他指,私人市場雖不會為港交所帶來大筆收入,但需投入的資源有限,同時可為港交所帶來兩大突破,包括建立出初創企業的生態系統及作為金融科技應用的試驗場。 同時,私人市場對日後有機會設立的新板,亦能相輔相成。李小加表示,私人市場就如幼稚園讓初創企業學習資本市場運作,日後規模成熟可申請在新板等上市。另一方面,他指,日後在新板被除牌的公司亦可轉到私人市場,有助完善新板市場的退出機制及保護投資者權益。 香港創業及私募投資協會會長陳覺忠,從創投基金的角度出發,或為基金提供多一條渠道尋找投資項目,但整體而言,建議對投資者的用途不大。他又指,若日後股權轉讓中包含轉讓價格等資料,更不利於基金在投資項目時的出價。 私人市場日後或能與新板起聯動作用。然而,新板諮詢現仍未有確實時間表。李小加認為,在引入新板、創業板檢討,以及上市改革的議題,需要作出全面性的考慮,不應分開處理。 新板需滿足投資者 保流動性 港交所已為新板梳理出三個關鍵問題,包括吸引哪些目標企業、如何吸引目標企業,及如何釐定投資者資格與首次及持續上市要求等。至於市場最為關心的同股不同權問題,李小加認為亦應放入諮詢文件內,交由市場作全面討論。 曾有份參與創立創業板的聯交所前高層彭沛然認為,新板要避免重蹈創業板的失敗,在滿足投資者需求及執法需下工夫。他指,新板的企業應切合創投及私募基金的投資需求,始能保持足夠流動性。另外,日後在新板中若遇有違規行為,當局應加強執法,而非一味提高准入門檻。 至於創業板檢討的重點,李小加指,將會圍繞是否容許只以配售形式招股、初始股東數目下限、上市門檻、以及轉板機制等。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