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參賽 有信心摘星 英皇生研磁納米粒 低成本快測藥物

【星島日報報道】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歐洲等地曾有孕婦服用藥物產生副作用,誕下畸胎,從此藥物須檢驗手性分子,以免產生副作用對人體有害。三位英皇書院學生,研發出磁性納米粒子,以低成本辨認手性分子,促進新藥發展,亦能抽取海水中的金屬離子,以免海水被污染,三人的發明將代表香港在本月到美國出戰「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競逐「星之子」頭銜,他們表示有一定信心,認為最重要是臨場發揮。記者 林家晴 歐洲、澳洲及日本等地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不少孕婦服用一種抑制孕婦妊娠反應的藥物,但由於過度攝取沙利度胺(Thalidomide)而產生副作用,令她們誕下四肢殘缺的嬰兒,因此現時不少藥物研發後,須辨認手性分子,以免藥物可醫治某種疾病,但另一手性分子對人體有害。 有助減少服藥副作用 英皇書院中六生陳達毅及朱栢熹、中五生李冠穎,利用兩年時間研發磁性納米粒子,納米粒子最主要作用是能夠辨認藥物的手性分子,簡單來說,就是辨識藥物對人體有害的成分,減少服用藥物後的副作用,促進更多新藥的發展;另一作用是抽取海水中的金屬離子,減少對海水的污染。 李冠穎表示,雖然現時技術亦能辨認藥物的手性分子,惟成本較高及過程繁複,等待結果需要一段時間,由數十小時至幾天,「但我們設計的磁性納米粒子以較低成本及較快時間,最快只需數十分鐘,亦能做到有關功能。」他續指,現時試驗了數種藥物均能辨認其手性分子,期望在前往美國比賽前多試幾種新藥物。 原是研海水金屬離子 磁性納米粒子內有吸濕劑防止產品氧化,亦有黑色的鐵粉吸氧氣,朱栢熹表示,製造一公斤磁性納米粒子的原材料費用約二十五元,「由於是廣泛存在的化合物,所以相對較便宜。」回想兩年前構思研發磁性納米粒子,陳達毅指,當年負責統籌科學學會的其中一項活動,與低年級師弟做一個有關磁石的實驗,「實驗途中有師弟詢問,為何磁石不能吸到海水中的金屬離子,使我靈機一觸進行研究。」其後他與李及朱組隊研究,「開始時沒有構思太詳細,只專注研發有關抽取海水中的金屬離子,慢慢研究才發現納米粒子可以辨認手性分子。」 英皇書院是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的「常客」,已誕五名「星之子」,三人對今仗有一定信心,李表示雖然師兄的成績對他們或多或少有點壓力,但另一方面是推動他們更努力比賽的原動力,他們認為最重要是臨場發揮,其中一個環節須與評判交流,或會較緊張。 (創科新星系列)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