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淪為背誦學科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跟中六學生閒聊,問他們面對第一屆新高中文憑考試準備得如何時,異口同聲的答案是:「最怕通識科。」我問為甚麼?他們說,怕通識不及格,因為通識科目範圍太大。要背的答案太多。 「通識科要背的嗎?」我問。 「是啊!」 「通識科不是考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透過分析,寫出自己的角度嗎?」 「不要玩我啦,馮Sir!我試過根據自己的理解去答,結果不及格。老師說考公開試時,最少要寫三頁,愈多名詞、理據引經據典愈多愈高分。」所以老師多派模擬答案,着同學多記多背。 學生愈說愈憂慮,怕通識「肥佬」,升學無望。我反安慰他們,今年通識試,絕大多數應考生必定過關,因為如果學生大部分不及格,證明開辦通識科失敗。教統局哪會這樣摑自己一巴掌? 不過,說來可笑,通識科本來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能力,結果淪為背誦學科,失敗與否,不言而喻。 近幾年教育改革,美其名是培養獨立思維,理性分析,很多傳統學科如中文、歷史等本來要背誦,結果因為要符合教育改革,大多廢掉背古文、詩詞。要學生做分析、做報告,等如未學行先學走。試問一個十多歲小朋友,平日對電腦多過對書本,連上堂默書背書也省掉了,他腦子裏還有多少材料,供他獨立分析和思考? 有時舊式教育方法也有好處。小孩記性好,只要背得琅琅上口,不明白也不用介懷,人慢慢成長後,才會明白箇中道理。今天的學生,就是少了背書的機會,如果學生從小學多背一點書,底子厚了,求知慾自然增加,「不學」已然通識,何須另開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