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估需求增長 豆價或跌回1,000美仙

憧憬美國增加使用生物燃料;加上大豆出口數據佳,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近期升勢轉急。但分析員指出,由玉米提煉的乙醇才是主要的生物燃料,市場是高估了新措施對刺激大豆需求的作用,料豆價升勢難以維持。

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奧巴馬,上週簽署通過可再生能源使用計劃,大幅提高煉油廠使用生物燃料的目標。由於大豆經壓榨後提煉而成的豆油,可用作生物燃料,市場因此憧憬大豆需求或會較預期強勁,成為炒作藉口,推動大豆期貨價格近期從低位回升。不過,亞達盟環球期貨副總裁潘志偉表示,大豆油並非主要的生物燃料,即使增加生物燃料的使用量,對大豆的需求未必如預期般高。

生物燃料用量有限

根據最新的生物燃料使用目標,要求煉油廠在汽油和柴油中混入生物燃料的比例,提高至192億加侖,是歷來最高水平。但要留意的是,使用目標中有150億加侖是由玉米提煉而成的乙醇,已佔整體使用比例接近80%。潘志偉指出,玉米作為提煉乙醇的原材料,理應受惠於新措施,但CBOT玉米期貨並未因此飆升,豆價亦無道理藉此消息炒起。玉米期貨價格由今年中高位急挫逾30%後,至今由低位僅反彈約13%,近期呈橫行走勢,於340至360美仙上落,價格並無大變動。另一方面,由於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在競選期間,獲得石油企業的支持,他亦曾表示會減少對石油行業的監管政策。由於增加使用生物燃料,會加重石油企業的成本壓力。在特朗普上任後,或會面對要求縮減生物燃料使用比例的壓力。有分析指出,雖然特朗普未必會廢除已通過的計劃,但有可能會調整有關比例,最終令美國對生物燃料的需求或較預期少。潘志偉認為,近期大豆期貨價格回升的主因,是豆價早前跌至低位,在每蒲式耳940美仙水平時,價格競爭力浮現,吸引市場趁低買入。據美國農業部(USDA)數據顯示,截至11月20日止當週,美國出口大豆近190萬噸,高於市場預期的120至150萬噸。不過,潘志偉表示,在目前豆價已回升不少;加上美元呈現強勢下,都會削弱美國大豆的出口競爭力,須要留意未來美國大豆出口量是否可以維持。

三大出口國全面豐收

事實上,今年農作物出現大豐收,市場能否吸納龐大的大豆供應,存在疑問。受惠於生長狀況理想;加上農民收割工作進度良好,全國至少97%的大豆已完成收割,令今年大豆出現豐收。USDA預期,今年美國大豆產量將接近1.2億噸的紀錄新高,連同南美主要產國巴西和阿根廷均豐收,全球大豆供應相當充裕。巴西一直是美國大豆出口的主要競爭國家,USDA估計,今年巴西大豆產量有約1億噸;加上阿根廷約5,700萬噸的產量,三個國家的大豆產量,估計合共高達2.8億噸。一方面,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產量增加,將推低大豆價格;但另一方面,美元強勢卻變相抬高美國大豆的價格,令其在出口競爭上未必有優勢。另外,繼今年美國大豆產量創紀錄新高後,明年美國農民或仍然大量種植大豆,成為未來影響豆價的不明朗因素。據USDA的最新估計,美國農民2017年種植大豆的農田數目達8,550萬英畝,較今年的8,370萬英畝進一步增加。走勢上,大豆期貨今年中升至每蒲式耳1,200美仙見頂後,出現長達三個月的調整,形成「下降通道」,最低見934美仙,其後跌勢喘穩並回升。雖然大豆期貨近期在美元強勢、大豆供應急增等負面因素下逆勢向上,但升至1,060美仙後,觸發投資者獲利回吐,上方阻力不輕。潘志偉表示,目前大豆期貨仍然迫近超買區,豆價短期或會調整至1,025美仙。當豆價失守此水平,或會再下試1,000美仙。在市場高估大豆需求量;加上面對巴西和阿根廷出口大豆的競爭,大豆期貨消化近期的正面氣氛後,價格料將回落。建議可候1,060美仙沽空,目標看1,000美仙;升穿1,070美仙止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