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水浸黑點改善排洪竣工

六水浸黑點改善排洪竣工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雨季臨近,渠務署密鑼緊鼓清理地下蓄水池及水道,「迎接」洪峯來臨。去年水浸黑點蠔涌河除名,令本港現存黑點減至十五個,其中六個已完成改善工程、七個正進行工程,兩個的工程仍在設計中。渠務署署長陳志超表示,市區一般防洪設施可應付五十年一遇洪水,個別更可防治二百年一遇洪水。 記者:曾偉龍 容量有十萬平方米的大坑東蓄洪池二○○四年啟用,位處大坑東兩個足球場地下一米之下,減低流向旺角下游雨水排放系統的地面徑流,自蓄洪池運作後,旺角彌敦道未有嚴重水浸記錄。陳志超表示,市區交通繁忙,地下設施多,故鋪設地下管道複雜性較大,但在中游地段利用蓄洪池控制洪峯則較容易實行。 大坑東蓄洪 免暴水湧旺角 大坑東蓄洪池有三重溢流堰,洪峯到來時會溢瀉流進蓄洪池內,然後在洪峯過去後,用水泵抽水再排至下游。蓄洪池在二○○八年有遭遇特大洪峯,曾經滿瀉,避免四十個標準泳池的水量在暴水間排至旺角下游。 除大坑東蓄水池外,跑馬地第一階段蓄洪池將於二○一五年雨季前投入運作,整個項目則會在二○一八年雨季前完成,可改善區內包括禮頓道及軒尼詩道等一帶水浸情況。 陳志超表示,會研究把蓄洪池內的水作其他用途,例如沖廁及綠化灌溉,但他指再用水須確保供應的穩定性,但洪水供應取決於雨量,故應用洪水的空間不大。 垃圾易淤塞 驚見小童牀褥 陳志超表示,現時市區的一般防洪設施可防治五十年一遇洪水,即每小時一百三十毫米雨量,個別更可防治二百年一遇洪水,即每小時一百五十毫米雨量,較黑色暴水的每小時七十毫米雨量為多。 陳志超又表示,不少水浸並非因為地下水道排洪能力差,而是淺層水管遭垃圾淤塞,無法排水。以大坑東蓄洪池為例,除有膠袋、汽水罐等小型垃圾,更發現有小童牀褥被沖至蓄洪池內。 去年水浸黑點蠔涌河今年除名,其餘十五個黑點包括六個已完成改善工程的黑點,以七個正進行改善工程的黑點,而薄扶林村及香港仔黃竹坑道與南塱山交界的水浸黑點的改善工程則仍在設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