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眼睛攝教堂 憑細心捕捉視覺空間

【晴報專訊】小學生學攝影可以拍到多有意境的作品?早前聖若瑟英文小學的一班數碼特攻隊同學,到了各區教堂實習,用攝影眼捕捉教堂的和諧和特色。12位同學中半數是在去年9月才加入,但對拍攝很有主見,雖然技巧未成熟,但與受訓了三年的師兄同樣有意念和目標。 數碼特攻隊是混齡班,有講究器材的高年級發燒友,也有拿傻瓜機的初小學生,但他們大多已學懂構圖、快門及光圈的作用,有孩子更懂用複雜的拉鏡方法。這天他們去了五間教堂取景,當中最古老的一間位於粉嶺,上午則先去了最新的將軍澳聖安德肋堂取景,老師把水晶球放在桌上供學員拍攝特效。 找有趣框架 這次實習有僅七歲的小二學生參與,他們只學了三個月,鄭德明及高文浩老師先要求學生拍教堂全景、天花板及玻璃等主題,再找有特色的東西去構圖,例如樓梯、風琴、古老的鐘等。「我們不規限怎樣拍,他們的視覺空間感都是資優,年紀雖小但同樣可以拍到好的照片。」 小六的鄭柏翹剛學過框架構圖,很辛苦才發現琴架上有很多洞口,站高站低拍了十幾幅。較愛拍靜態死物的梓軒也喜歡拍門,他問鄭Sir借魚眼鏡影教堂正面,把身體貼到圍欄最盡舉機向天,保持最平衡的水平面,把教堂框起來。高Sir讚他觀察力強:「框架到處都有,但要細心看,拍框架時要保持對稱綫,他做得很好。」小三的區正澔愛蹲在桌底下,等人群走過拍下桌子腳,也嘗試把小教堂框在老樹內。而日熙則是直覺又大膽,見桌上有水晶球便把相機倒轉拍,相的構圖變成了水點,顯得神秘。 相片說故事 影齡最久的趙康政(小六),有三支鏡頭及專業相機袋。「我們去了有60年歷史的及有地下室的教堂,看來相似的教堂可拍出全然不同的感覺,因早上和黃昏光源不同。」他笑謂拍祭壇要注意水平綫,拍教堂則要用技巧刪除人,「拍蠟燭最好用三分法,把它放在正中會好悶!」在每間教堂他都嘗試為耶穌造像,更指拍十字架要憑觀察。「我最滿意的是用側拍,耶穌很瘦也有流血,我專注拍他的眼睛,因他的眼向下望,有種慈愛。」他已開始用相片說故事,這天用黑白鏡拍下一位男士在祈禱,也叫同學扮模特兒拍了一幅走向光明。 耐性最重要 鄭德明老師強調學攝影要有好器材,但更重要是細心、耐性。「學校實習時常鼓勵他們要由多角度拍一個主題,不能只交一張。例如拍教堂正面,其實已可用頂光、側光、高或低角度,及嘗試找兩件東西去拉一條引導綫,襯托門口,起碼可以試拍出十五、六張。我們平時會給他們看很多相片,問他們意見。而出去實習機會一年只有兩、三次,也令他們份外珍惜。」他們將在5月,舉行每兩年一度的攝影展「由彩石里出發」的聖堂建築篇。 撰文:胡麗珊 攝影:湯炳強 編輯:余敏 設計:梁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