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學者新法 癌細胞現形

科大學者新法 癌細胞現形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為及早診斷癌細胞擴散情況,科技大學張鑑泉理學教授唐本忠早前研發出新技術,將有機聚集誘導發光材料,以納米技術注入癌細胞,令其色發光,以觀察癌細胞的移動情況,並提高癌細胞切除手術的準確性。另外,新發光材料的敏感度較紫外高約千倍,未來可用於提升爆炸物及水質檢測系統、指紋驗證技術。研究員指,新材料能應用於光學器件,成本低且省電,未來將獲廣泛使用。 科大張鑑泉理學教授唐本忠領導的研究團隊,今年一月於國際權威期刊《美國化學會志》發表有機聚集誘導發光材料應用於檢測癌細胞的最新研究成果。這項新技術是以納米粒子技術,將具發光性質的新材料,滲入癌細胞,令其色發光,可觀察癌細胞的移動情況,及早診斷其擴散範圍及速度,為病人提供合適治療。 「醫生大多使用磁力共振掃描,觀察癌細胞的位置,為患者進行癌細胞切除手術,但圖像顯示不穩定,欠準確性,部分患者手術後須接受放射治療,殺死剩餘的癌細胞。醫生利用新技術則可清楚得悉癌細胞的位置及大小,進行癌細胞切除手術。」他指,目前正與本地健康醫療儀器集團洽談試驗技術,期望成果能彌補現行癌細胞檢測技術的不足。 另外,新材料亦可應用於保安檢測及光學器件。「部分爆炸物若用塑膠包裹,現行方法難以檢測,惟新材料遇到三硝基苯酚(苦味酸)或爆炸化學物質TNT或DNT時,光度會變暗,甚至猝滅。」他表示,新材料的敏感度較紫外高約千倍,日後亦可應用於提升指紋驗證技術的辨識度,加快出入境電子過關的速度,並有效檢測水質樣本是否含有害金屬。 「如油漆般,於電極板塗上發光材料,連接電流,能令整幅牆發光。」他指,新發光材料具非性光學性質,能調控光的透射度,維持光度於既定水平。「它的原材料為導電塑料,易於加工,成本及耗電量較發光二極管(LED燈)低,預計壽命約四至五年。」他預計,新材料未來將廣泛應用於照明器件,「大小和形狀無特別限制,用於家居設計亦可。」另外,有關研究早前獲一二年度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納入研究專題,撥款人民幣三千萬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