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



各式各樣的公開考試,都一定會製造了很多「成功者」和「失敗者」。

放榜,放的不只是成績,也為這套教育和考試制度挑選了倖存者與犧牲者。「行行出狀元」、「天生我材必有用」,如此廉價的安慰,不知有多少成績不佳的學生會因此受到鼓勵?

這個社會很古怪。我們歌頌狀元,由從前會考時的10A、9A,到現在的七科5**,媒體都喜歡大字標題追訪報導他們的成功之道,父母也天天渴望子女能夠成為那些狀元的一份子。同一時間,我們卻又會說,這些成績都不算甚麼,只是一次考試而已,「行行出狀元」。如果考試成績不算甚麼,為甚麼沒有人對狀元說「只是一次考試而已」?

廉價的安慰,由主宰香港教育制度、經濟產業的政府官員口中說出來,更覺悲涼。甚麼行行出狀元、按自己興趣發掘潛能?誠實一點,到現在還真如此嗎?政府高官們,你們真的相信在你們管治下的香港,現在還有這歌可唱嗎?

現實是,香港的教育制度從來都不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

教育制度,只是這個社會追求GDP的一條生產線,務求倒模出一些能夠與現行經濟模式配合的不同配件。你在這制度上生存下來,只是在生產線上較高階、較精密、較昂貴的一個零件,或是在生產線上負責操作機器、確保其他零件暢順運作、沒有個人意志的人型機器。

一個人,要活出自己的生命,那應是和考試成績無關的事。社會給我們套了一堆過去可能從不懷疑的價值觀,每逢放榜,都是很好的時機去檢視自己。不論成績好壞,都問問自己有甚麼夢想?將來想成為甚麼?想過怎樣的人生?

要打破社會的框框是吃力的,但走自己喜歡的路,人生才豐富精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