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布易上癮 剪布考規矩

(綜合報道)拉布拖得長又長的議員出缺安排立法程序,昨晚終於告一段落;另一備受爭議的《競爭條例草案》隨即登場。有議員打算「再接再厲」,目的不是拖垮競爭法,而是透過拖延時間,押後其他輪候中的議程,為政府能否在七月一日前完成架構重組添變數。 這次修改法例,禁止立法會議員辭職後半年內再參選,議員黃毓民提出一千三百多項「的的了了」的修訂,議會單是逐項表決,已經花逾五十五小時,全部拉布時間合計超過一百小時,當中還兩度流會,斷斷續續拖了幾個星期。 至於經過十多年醞釀才提上立法會的《競爭條例草案》,內容遠比議員出缺安排複雜。草案交上立法會後,政府繼續因應各方訴求而作出數以百計的修訂,當中仍然有不少內容爭議不絕,例如哪些法定機構可免受這條例規管;故此,即使在正常運作下,預計都會激辯連場。不少議員已經表明要「盡量爭取發言」,如果當中夾雜拉布動作,再要開數十小時會議,並不意外。 「玩嘢」無專利提防玩轉頭 部分本來就反對辭職禁選或者新政府增設司局長的市民,對於在票數方面勢弱的議員玩拉布手法,拍手稱快,覺得就算未能阻止法案通過,至少出了一口烏氣。 另一方面,有不少關注效率的市民,覺得拉布始終屬於「茅招」,形同在議事堂「玩嘢」,不宜鼓勵,否則議員動輒拉布,議事堂難以正常運作,大量虛耗議員和官員的精神時間及納稅人公帑。這些市民要求立法會修訂《議事規則》,對拉布作出適當規範。 今次拉布事件的焦點在政治表態。支持者認為,議會內一些小黨派雖然有機會發言,但不受重視,拉布讓他們不致淪為「政治花瓶」,所提主張可以引起大眾關注。但是,這些人要考慮:他日有自己渴望通過的法案,卻受到立場相左的議員拉布阻撓,自己是否仍然尊重對方的權利。 拉布並非「小眾」政黨和勢孤政客的專利,美國共和黨參議員近年就是大玩家,打擊民主黨奧巴馬政府提出的多項重要法案,甚至在目前法案未開始辯論前,已經在其他無關重要的法案上拉布來拖延,有如今次部分議員計畫在競爭法案上拉布,目標其實是針對新政府在七月一日通過改組方案的時間表。 共和黨頻用作政治籌碼 共和黨在參議院雖屬少數派,但絕不「小眾」,不必靠拉布來吸引公眾注意其立場,目的就利用這手段,作為政治交換的籌碼。 在透過比例代表制選舉產生的議會,包容的政治光譜較寬闊,有比較多的「小眾」政黨和觀念比較偏激的政治人物。歐洲不少地區的綠黨或者排外民族主義議員,是現成例子。如果各人不甘於只是發言,還經常以拉布來體現其政治表態權利,議會的正常運作勢必大受影響。 拉布手法可以變化多端,而且「妙用無窮」,產生鞏固替政黨小眾選民票源的「界外利益」,而且部分冗長或頻繁發言處於灰色地帶,不容易一刀切定性為拉布還是言之有物。 歐美多處議會,都有機制保障議員發言權利,同時避免議會運作受到拉布癱瘓。本港議會經歷這個夏天的連場拉布,將檢討《議事規則》,包括立法會主席的「剪布權」。當中寬嚴,除了參考外地議會的做法,還要考慮本港社會對激進政黨的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