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傳統教學模式 香港是時候翻轉教室

【星島日報報道】本書由一群熱心推動及實踐「翻轉教室」的教育同工組成的組織所編寫,組織成員包括中、小學老師,任教不同科目。 文:王文宇 圖:星島圖片庫、美聯社、 新華社 插畫:Dicky 司機代教授演講 我為甚麼要讀這本書?純因一個故事而起︰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二十世紀德國物理學家,人稱「量子力學之父」。自他於1918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忙於出席各大小講座解釋量子理論。不言而喻,這門科學艱深無比,百年後的今天,普通人也不明其所以然。可是,當時負責為普朗克駕駛的司機,因為經常聽他演講,久而久之,連自己都學會講。司機跟普朗克說︰「你的量子力學我都曉得背,不如下次我替你上台演講。」普朗克覺得有趣,他自己扮司機,讓司機去演講。 於是乎,司機全場說得頭頭是道,並沒有「穿崩」,豈料到問答環節,有人問起一個技術問題,這下雖難倒司機,可是他夠機智,回應道︰「想不到這個場合竟然有人問這麼簡單的問題,我想我的司機都懂,不如讓他來為你解釋。」 「香港教育經常被指是填鴨式教育,為人詬病,加上學生學習能力差異大,老師無法在課堂上同時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各位,我是受教於傳統教育的學生,當年的老師無法知道,也沒有辦法辨別每個學生的程度,於是老師的一塊黑板,就把全班納入其中。你天資聰慧的話,可以從老師的黑板上理解全部課程,我等一般程度者,唯有將勤補拙,把老師寫在黑板的所有東西都記下來,然後反覆背誦,我們可以裝得很懂的應付老師問書,或者考試,就如普朗克的司機一樣。 顛覆傳統教育智慧 我在中、小學學到的是甚麼?打個比喻,就是鏡中的鮮花,沒有香氣也沒有色彩,因為這是沒有「生命」的表面知識(Surface Knowledge),日後我也不懂得如何應用我學過的東西去解決問題。自從互聯網普及之後,科技為傳統教育打開死結,「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就是其中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最先提出的是2007年的美國兩位化學老師,為解決缺課學生補課問題,又不影響全班同學的進度,把教材錄製成影片,上傳至YouTube,讓學生預先上網自學,課堂則改為同學之間的討論和互動,並加入實驗、示範。這個流程顛覆了傳統教育智慧,原來教學可以是「Lecture at home, homework in class」。 把翻轉教室發揚光大的是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他是美國科技教育推動者,在網上製作免費教育節目,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對之大為讚賞,並對他的「可汗學院」(Khan Academy)進行投資。2012年7月,可汗登上了《時代》雜誌封面人物。本書作者之一、「香港翻轉教學協會」主席夏志雄,看到這一期雜誌,於是萌生在香港推動翻轉教室之志。 可汗花數年時間拍了數千條教學影片,在YouTube頻道據悉有近五億次點閱,正如夏志雄老師所言︰難道香港不可以有我們的「可汗學院」嗎?這個模式其實不難仿傚,加上又不是以盈利的dot com為目標,香港的「可汗」們大可全力投入。然而,我們喜見有「香港翻轉教學協會」的成立,但未見有「香港蓋茲」出來為他們畫龍點睛。 教材非用來背誦 傳統課室必然會被科技潮流所推倒,例如STEM教育剛剛在香港普及流行不久,現在單只講加入Art的STEAM,還要迎來人工智能AI教育。老師不可能再用一塊黑板完成教育任務,我們的課堂未來可以不設座位,因為我們需要這個空間作為學生的實驗室、演講廳。教材不是用來背誦,教材是由學生和老師動手去做,通過平台跟其他學校、公共機構、專業團體、政府部門等等交流、共享、互動、融合。 隨便舉個例,學生要學習交通運輸,我們可以到港鐵、運輸署、交通專業人士、學者為公眾製作的平台,找到相關的短片、資訊、數據,進行全方位的學習,包括老師在內,預先看過了以上的生動而真實的教材之後,返到學校自行設計學習目標和內容。我們可以進一步設想,未來對學生、學校、教師最大的考驗不是公開試,而是來自各門專題的項目設計比賽,大學不再憑學生公開試成績作唯一評審準則,平時學習活動表現、校際比賽的成績也要被考慮,如是者,我想香港的教室要翻轉,香港社會都要翻轉。 我希望我不是想多了,但願「翻轉教室2.0」已經在香港籌劃並進行中。 《翻轉Teach & Learn── 8位老師帶你走進不一樣的教室》 作者︰香港翻轉教學協會 出版︰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售價︰$98 ●科技為傳統教育打開死結,「翻轉教室」就是其中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方法,或隨着科技發展而有改變需要。 ●YouTube上有Khan Academy頻道,教授不同學科知識,包括數學。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對「翻轉教室」大表贊同。 ●翻轉教室由薩爾曼•可汗發表並推動。 今日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