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反修例疫情影響 家庭幸福感處低水平 團體指須找到壓力所在

【on.cc東網專訊】3年疫情,市民生活大受影響,而疫後經濟復甦緩慢,打擊各行業。有團體在去年7至8月訪問逾4,000人,發現近10%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家庭幸福感指數為低。研究團隊表示,指數由2020年開始下跌,到去年仍處於較低水平,認為情況令人擔心,又相信感指數下跌與反對修訂《逃犯條例》事件及新冠疫情等有關,認為調查結果反映社會現況,故有需要更精準地協助幸福感較低的家庭找出壓力所在,並透過更多社福機構或靠高科技,提升他們的幸福感。

有關調查由香港大學醫學院團隊進行「賽馬會智家樂計劃」。針對有關的調查結果,項目首席調查研究員王文炳今日(16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除了經濟條件、物質及收入外,亦有其他因素影響家庭幸福感,即使家庭環境或經濟差,都可以透過多與家人溝通,以及用較正向的方法,例如讚賞家人、與家人玩樂、為家人煮一頓飯,或者善用手機即時通訊軟件等,提升家庭幸福感。

他指調查發現有7至8%的受訪者認為一周內有5至7日都感到孤獨。他認為這與家人溝通有助降低孤獨感,指即使是吵吵鬧鬧,都總好過「10年都不見1次」,但對提升幸福感的作用就未必很大。他指有人認為是有問題、經歷離婚、與家人有財產爭拗,或小孩出問題的人才會尋求支援,但事實上這些都是偏見。他指,很多家庭服務都屬預防性質,若有家庭在經濟、溝通、關係,甚至工作上有需要,都可以尋求相關支援,亦有很多服務能夠透過網上提供。

被問及調查發現女性和年長人士的幸福感較高,他解釋,女性一般較多照顧家庭日常生活,對家庭的感受或會較深,韌性會較強,而年長人士經歷眾多風浪,很多事情都已「看化」,抗逆力相對高,只要家人多花時間陪伴,他們就會較易感到幸福。

賽馬會智家樂計劃在過去10多年與20多間社福機構合作,推出不同活動協助社區內的低收入家庭。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