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首次引入新設計 匯智樓建11層樓高通風門廊

房屋署首次在東匯邨匯智樓採用通風門廊的建築特色,在大廈預留一個約11層樓高,闊10米的通風門廊,達到通風效果之餘,門廊上方仍可興建單位,盡用地積比率,令項目的單位數目和面積不受影響。

匯智樓是由原有東頭邨22座拆卸重建而成,樓高31層,提供1033個單位,居民在去年7月已入伙。由於原有的22座與一間小學相連,有5層樓共用走廊。房屋署總建築師佘慶儀表示,為改善設計,令學校保持通風而又不需要犧牲項目的單位數目,團隊最終想出利用通風門廊的設計特色,以用盡項目7倍地積比率,以興建約1千個面積介乎150至370平方呎的單位,成本亦在原來預算之內。

佘慶儀說,在興建有關項目時遇到一定挑戰,一方面要先為學校興建一條新的走火樓梯,再逐步清拆相連的走廊,才展開清拆工作,期間要加強與學校協調及利用新技術,減少對學校課堂影響,另一方面亦要詳細規劃通風門廊的建造過程,搭建34米高的臨時鐵架,以支撐建造門廊的模板,為工人提供安全的工作平台及通道。

房屋署亦在東匯邨引入新的「零灌溉系統」,利用放在地底的儲水箱收集雨水,當泥土乾涸,儲水箱就會將水向上輸送,毋須人手灌溉,1年可以節省相當於半個標準泳池的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