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檔「三遷」昔日熱鬧不再 檔主:現在水靜鵝飛

凌姐感慨現時生意是史無前例的淡。
凌姐感慨現時生意是史無前例的淡。

【Yahoo 新聞觀塘系列報道】曾經有一段長時間,看不到凌姐蹤影。疫情高峰期間,她和天光墟其他十多個檔口,決定暫時不開檔了。從仁愛圍搬到現時的位置,本已是門可羅雀,再加上疫情,她慨嘆,生意慘淡得難以想像。

從公園旁往凱匯走去,經過一條小巷,人們匆忙的上班去,又或是走到商場下的小巴站去。人流多,卻如水,沒有太多人駐足。凌姐的檔口就在這條通道上,那天剛好是年三十晚,平時她在中午就收工,年三十卻會做夜一點,「從前很旺,做到夜晚 7、8 點才收爐,現在你看,水靜鵝飛」。

文字記者:Shirley L.

攝影記者:Davies

最好景日做 4,000 元生意 「現在最多 500 元」

凌姐賣的是手袋背包,也有一些零碎的家庭用品,偶爾還會有人看看,還個價。有人拿起一張紅色的地毯,凌姐即說收工了就賣10元吧,那人卻說毯上是老鼠公仔,是鼠年的吧,然後放下離開了,凌姐沒說甚麼,卻開始收拾檔口。她用叉子把吊着的袋子拿下來,又爬上燈柱鬆掉繩子,說大家知道她腰不太好,總是幫她收拾。她卻像變戲法般,不出15分鐘已把所有貨物收拾到車子上,準備推走。

她一直都是做街坊生意,數十元一個手袋,花樣極多。
她一直都是做街坊生意,數十元一個手袋,花樣極多。
每天由早上6時開工至中午,開檔收檔要把貨全包在車仔內。
每天由早上6時開工至中午,開檔收檔要把貨全包在車仔內。
偌大的一個檔口,能收納成一個小卡車。
偌大的一個檔口,能收納成一個小卡車。

從前在物華街擺的是「走鬼檔」,然後又搬到仁愛圍做了十多年,這一帶大興土木,她又再搬遷,最終被安排到現時這個位置,但只是臨時,隨時又要再搬,「要我們何時搬,都要跟我們說啊,預備走就要清貨,但到現在還未有消息」。因為疫症,一切仿如停頓了,她說只能「做住先」,太多未知之數。

她做排檔差不多 50 年了,今年已 70 歲,在仁愛圍那時,生意最好,搬到這裏已有5年,背面由地盤變成高樓,現在前面又是地盤,生意很難好像以前般興旺。她記得,小時候跟媽媽推着車仔做生意,最「好景」時可以日做 4,000 元生意,「現在最多 500 元,以前還有兩個幫手」。

後來成了家,車仔檔的擔子落在她肩上,每天帶着兒子開檔,凌姐說曾經一次「走鬼」,發現三歲的兒子不見了,「幾慌啊,四圍去找他,原來他踏單車去了物華街那邊玩,嚇死啊!」都是細碎的事,累積起來,就拼湊出一個關於觀塘街道和歷史的故事。

凌姐自小跟媽媽一起推車仔擺檔,自己亦靠檔口養活了一家人。
凌姐自小跟媽媽一起推車仔擺檔,自己亦靠檔口養活了一家人。
凌姐推着車仔排檔賣袋已有差不多50年。
凌姐推着車仔排檔賣袋已有差不多50年。

不是人人喜歡逛大公司

她一直都住在觀塘,「整個觀塘變了,是好的,無那麼雜。不過以前好開心,又有花市,銀都戲院外有很多小販,很多熟食,收檔就跟朋友去吃小食,甚麼也有,美食天堂,好熱鬧!」混雜是髒亂的,卻總帶着一種吸引力,想起從前,凌姐終於笑了,她記得那時的觀塘生活多姿多采,任何時候都可以買到熟食,是個不夜天。現在人面全非,她覺得是新開始,卻又禁不住懷念從前的日子,逛街、看戲,滿街是人,充滿質感和溫度的生活。

「不是人人喜歡逛大公司,總有人喜歡篤魚蛋、『掃街』,現在沒有熟食小販了,冷清得很。」她推着車子離開,這是媽媽那時已經用的車,從來未被充公過,麻雀雖小,所有貨物卻都在裏面,寒風冷,卻不及冷清的街道冷。

掛貨物的架,是手作流動展示版。
掛貨物的架,是手作流動展示版。
她笑說平時有其他「壯男」檔主幫忙收檔,但訪問當天她是最後離開,只能自己動手。
她笑說平時有其他「壯男」檔主幫忙收檔,但訪問當天她是最後離開,只能自己動手。

【Yahoo 新聞觀塘系列報道・逢星期一、三、五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