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垃圾灣」 今日商貿區 觀塘 70 年歷史足跡

【Yahoo 新聞觀塘系列報道】從戰前的「垃圾灣」,到幾乎胎死腹中的工業重鎮,再轉型至今天的核心商貿區,觀塘的前世今生,同樣是香港起飛的寫照。「香港舊照片」創辦人余震宇收集了多幅觀塘老照片,對比觀塘今天的面貌,恍如隔世。昔日在觀塘設廠、曾是地標的益力多及維他奶等廠房早已拆卸,變成今天的高樓工廈;堆滿廢紙的公眾貨物裝卸區,變成今天的觀塘海濱公園,惟旁邊的九龍麪粉廠至今屹立了半個世紀。

文字記者:謝馨怡

攝影記者:wildchild

1969年觀塘市中心一帶,最左邊為觀塘消防局,附近有中華製漆廠。現時消防局仍在,旁邊改建為apm,由高處俯瞰,迴旋處已被港鐵站及天橋遮蓋。(舊照片由「香港舊照片」提供)
1969年觀塘市中心一帶,最左邊為觀塘消防局,附近有中華製漆廠。現時消防局仍在,旁邊改建為apm,由高處俯瞰,迴旋處已被港鐵站及天橋遮蓋。(舊照片由「香港舊照片」提供)
1969年觀塘市中心一帶,最左邊為觀塘消防局,附近有中華製漆廠。現時消防局仍在,旁邊改建為apm,由高處俯瞰,迴旋處已被港鐵站及天橋遮蓋。
1969年觀塘市中心一帶,最左邊為觀塘消防局,附近有中華製漆廠。現時消防局仍在,旁邊改建為apm,由高處俯瞰,迴旋處已被港鐵站及天橋遮蓋。

歷史書作者、「香港舊照片」創辦人余震宇指,戰前的觀塘是一片荒蕪、用作堆填垃圾的海灣,故被稱為「垃圾灣」。四十年代末國共內戰後,大批內地廠家南下,港府於是決定在觀塘填海,開拓工業用地以滿足廠家需求。

然而工業區發展計劃一度觸礁,幾乎胎死腹中。余續稱,1956年2月,正當填海工程如火如荼之際,時任港督葛量洪才披露,工業區排放的濃煙或會阻礙啟德機場的航機飛行。若航機墜毀,很可能直墜工業區,甚至鄰近的茶果嶺亞細亞油庫(即現今麗港城)。事件令一眾立法局議員譁然,周錫年狠批這是政府部門之間不協調的「傑作」( a masterpiece of unco-ordinated planning );鄧律敦治則提議改為發展新界醉酒灣一帶,又炮轟政府最後階段才發現此失誤,令人驚詫。余補充,港英政府戰後要處理太多範疇, 「無論基建、人口、房屋都冇諗得咁仔細。」

最終廠商會代表、工業家余達之建議只准在觀塘興建無煙工業,包括製衣、漆油、皮革等,很快獲港府採納,總算解決了航空安全問題。

1961年的觀塘工業區,左方多個圓柱狀為茶果嶺亞細亞油庫。(「香港舊照片」提供)
1961年的觀塘工業區,左方多個圓柱狀為茶果嶺亞細亞油庫。(「香港舊照片」提供)
由菲律賓華僑創立的大同汽水於1946年來港設廠,最初廠房設於青山道,1954年遷往木廠街,到1966年再在觀塘鴻圖道28號開設新廠房。(圖為1966年的報紙廣告,「吳昊(老花鏡)」圖片)
由菲律賓華僑創立的大同汽水於1946年來港設廠,最初廠房設於青山道,1954年遷往木廠街,到1966年再在觀塘鴻圖道28號開設新廠房。(圖為1966年的報紙廣告,「吳昊(老花鏡)」圖片)
香港紐西蘭牛奶公司曾在觀塘偉業街設廠,1962年起推出多種口味的「豐力奶」。到1965年,牛奶公司接辦該奶廠,並繼續銷售「豐力奶」,然而同年被揭發奶內含蟲蛹,最終停產。(圖為1963年的《華僑日報》廣告,「香港食史」圖片)
香港紐西蘭牛奶公司曾在觀塘偉業街設廠,1962年起推出多種口味的「豐力奶」。到1965年,牛奶公司接辦該奶廠,並繼續銷售「豐力奶」,然而同年被揭發奶內含蟲蛹,最終停產。(圖為1963年的《華僑日報》廣告,「香港食史」圖片)

工業區初期無電無水無電話

余震宇曾翻閱不少五十年代報道,發現工業區遇上不少問題,包括電力供應欠奉、電話線未及接駁、水源供應不足,部分廠家只可到溪澗取水;「觀塘老母」亦非近年才被問候,當年該區交通配套不足,巴士只到達現時的牛頭角,在工業區上班的人起初要由牛頭角步行過去;其他民生配套如市場、學校、郵局亦不足。直到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各種問題才逐步解決,吸引不少廠家設廠,加上後來發展住宅區及民生設施,觀塘逐漸發展成香港首座衛星城市,「拉闊去睇,的確搞得掂工業區,但放大睇成個 plan,開頭係被人詬病、好ridiculous(荒謬)。」

創立「香港舊照片」專頁已十年的余震宇,曾翻閱不少歷史資料,發現觀塘工業區發展計劃曾一度觸礁,幾乎胎死腹中。
創立「香港舊照片」專頁已十年的余震宇,曾翻閱不少歷史資料,發現觀塘工業區發展計劃曾一度觸礁,幾乎胎死腹中。
余震宇指工業區發展計劃起初為人詬病,直言「好ridiculous(荒謬)」。余身處的觀塘海濱花園,前身為觀塘公眾貨物裝卸區。
余震宇指工業區發展計劃起初為人詬病,直言「好ridiculous(荒謬)」。余身處的觀塘海濱花園,前身為觀塘公眾貨物裝卸區。
余震宇慨嘆,當局未有好好保育觀塘的實體建築,不少歷史痕跡已消失。
余震宇慨嘆,當局未有好好保育觀塘的實體建築,不少歷史痕跡已消失。

高峰期逾2000工廠

翻查資料,五十年代紡織業開始興旺,南洋紗廠、怡生紗廠、華僑紗廠等大廠均在觀塘設廠。1961年,觀塘已有近70棟工廈落成,並有近百間工廠生產化妝品、成衣、油漆、塑膠製品等,包括大品牌鱷魚恤、駱駝漆。1978年,海事處於觀塘海濱道外設立公眾貨物裝卸區供船隻上落貨,該處經常堆滿貨物、帆布及廢紙。那時的觀塘坐擁逾2000間工廠,工作人口逾十萬,今天港人熟悉的維他奶、益力多等品牌,當年亦在該區佔一席位。

香港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1969年成立​,廠房位於觀塘偉業街161號,1994年搬至大埔工業邨,舊廠址現為德勝廣場。(舊照片為益力多官方網站圖片)
香港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1969年成立​,廠房位於觀塘偉業街161號,1994年搬至大埔工業邨,舊廠址現為德勝廣場。(舊照片為益力多官方網站圖片)
香港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1969年成立​,廠房位於觀塘偉業街161號,1994年搬至大埔工業邨,舊廠址現為德勝廣場。
香港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1969年成立​,廠房位於觀塘偉業街161號,1994年搬至大埔工業邨,舊廠址現為德勝廣場。
維他奶1962年在觀塘工業區設廠,現址為開源道54號豐利中心。(舊照片為維他奶所有及提供)
維他奶1962年在觀塘工業區設廠,現址為開源道54號豐利中心。(舊照片為維他奶所有及提供)
維他奶1962年在觀塘工業區設廠,現址為開源道54號豐利中心。
維他奶1962年在觀塘工業區設廠,現址為開源道54號豐利中心。

不過隨着內地改革開放,不少廠房於八十年代起漸遷廠至內地,工業區開始轉型為商業主導。余從收集得來的舊照片,看出觀塘數十年來的變化。五、六十年代初的觀塘街道較空曠、凋零,大多行人穿工人裝束;七十年代起人氣轉旺,服裝更顯西化,人們開始穿著喇叭褲、格子褲、皮鞋;八十年代的街道更是車水馬龍,相中人多數身穿休閒服或商業裝束。

六十年代部份工廠女工仍會穿唐裝衫褲,亦有女工穿著較西化的恤衫、西褲或半截裙。圖左為九龍麵粉廠,位於觀塘海濱道161號,1966年運作至今。(舊照片由「香港舊照片」提供)
六十年代部份工廠女工仍會穿唐裝衫褲,亦有女工穿著較西化的恤衫、西褲或半截裙。圖左為九龍麵粉廠,位於觀塘海濱道161號,1966年運作至今。(舊照片由「香港舊照片」提供)
七十年代,觀塘工人服裝更顯西化,開始穿著喇叭褲、格子褲、皮鞋。(舊照片由「香港舊照片」提供)
七十年代,觀塘工人服裝更顯西化,開始穿著喇叭褲、格子褲、皮鞋。(舊照片由「香港舊照片」提供)
八十年代的街道更車水馬龍,相中人多數身穿休閒服、牛仔褲。(舊照片由「香港舊照片」提供)
八十年代的街道更車水馬龍,相中人多數身穿休閒服、牛仔褲。(舊照片由「香港舊照片」提供)
觀塘裕民坊,舊照片攝於八十年代。(舊照片由「香港舊照片」提供)
觀塘裕民坊,舊照片攝於八十年代。(舊照片由「香港舊照片」提供)

千禧年後,港府先後推出《啟德發展計劃》及「起動九龍東」計劃,並重建觀塘市中心,將觀塘塑造成核心商貿區。貨物裝卸區亦於2011年12月完成歷史任務,改建為現時的觀塘海濱花園。時至今日,觀塘的廠房、工廈單位大多租出作貨倉、辦公室。現時僅存運作的真正工廠,或只餘下屹立海傍半世紀、林鄭月娥曾以為已關閉並需「活化」的九龍麵粉廠。

1980年的觀塘公眾貨物裝卸區(香港公共圖書館館藏)
1980年的觀塘公眾貨物裝卸區(香港公共圖書館館藏)
1990年的觀塘公眾貨物裝卸區(香港公共圖書館館藏)
1990年的觀塘公眾貨物裝卸區(香港公共圖書館館藏)
九龍麵粉廠今貌
九龍麵粉廠今貌

由工業區搖身一變為商業區,余認為,新規劃如當年工業區初期規劃一樣令人費解:交通配套未能配合區內發展,造成近年長期塞車;當局重建觀塘市中心時,以連根拔起的方式重建裕民坊一帶,沒有好好保育實體建築,令香港再少一道歷史痕跡。

牛頭角道花園大廈,攝於1958年。 (「香港舊照片」提供)
牛頭角道花園大廈,攝於1958年。 (「香港舊照片」提供)
觀塘道,攝於五十年代。(「香港舊照片」提供)
觀塘道,攝於五十年代。(「香港舊照片」提供)
物華街,攝於七十或八十年代初。(「香港舊照片」提供)
物華街,攝於七十或八十年代初。(「香港舊照片」提供)
裕民坊及輔仁街交界,攝於七十年代。(「香港舊照片」提供)
裕民坊及輔仁街交界,攝於七十年代。(「香港舊照片」提供)
 協和街近觀塘道,攝於八十年代。(「香港舊照片」提供)
協和街近觀塘道,攝於八十年代。(「香港舊照片」提供)

【Yahoo 新聞觀塘系列報道・逢星期一、三、五推出】

新聞專輯:細看觀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