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錫進論港人權法案:任何情況下避免「被激怒」 不能聚焦一戰一役得失

請支持《眾新聞》,成為訂戶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中國官方傳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微博貼文表示,「我們的注意力不能聚焦在具體一戰一役的得失」,「我們首先要保持清醒,在任何情況下都避免『被激怒』」,「我們既不能膽小怕事,遇事先求息事寧人,也不能動輒就『豁出去了』,『跟他們拼了』」。

胡錫進的貼文內容除了在微博上載,並拍成內容大致相同的片段《胡侃》上載微博。胡錫進表示,「我們的注意力不能聚焦在具體一戰一役的得失。這要求中國有勇氣堅持原則,在重大問題上維護自己的核心利益。同時我們不能與美西方的各種勢力在一般性的衝突中深度糾纏。要做到區分這一點」。

他說,「受美國支持的香港反對派在區議會選舉中獲得多數席位,美國又通過了《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這都讓內地中國人感覺不舒服,這是中國崛起樹大招風我們不得不付的代價,我們需要在正確應對這一切的同時,駕馭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周五被記者問到,有中國媒體稱中國正考慮將起草《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美國議員列入禁止入境名單,禁止進入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中方是否考慮採取該措施?耿爽回應說:我們一般不對媒體、學者、專家、智庫的報道作具體回應。我們的原則立場是,簽證問題是一國的主權,中國政府當然有權決定允許誰入境,不允許誰入境。那些不受歡迎的人自然不會被允許入境。

另一方面,中國內地學者時殷弘接受台灣中央社訪問時表示,對付特朗普,反制手段必須夠強硬,例如停止貿易談判,才會有效果。報道引述時殷弘表示,中國政府反擊的手段,包括在北韓和伊朗問題上停止與美方合作,甚至叫停貿易談判,讓特朗普去面對股市大跌等巨大民間壓力,才是對付他的有效辦法。

時殷弘表示,特朗普雖已簽署了香港法案,但是身為總統,他有權決定如何執行。應對特朗普這樣的極端馬基亞維里主義者,必須夠強硬才能迫使他做出極不情願的退讓;以精緻迂迴的戰略與他較量,不會有明顯效果。

報道指,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早前受訪時分析,美國在香港擁有重要的政治和商業利益,美國的駐港人員很多,中國政府掌握香港的國防和外交權力,「在這方面,中國有足夠的牌來打,會採取措施,限制美國在香港的利益」。

胡錫進微博貼文全文:

美國的對華攻擊決不會止於「涉港法案」。如今可謂邊關上烽煙四起,中國人必須要有長期應戰的充分思想準備,做到眼不昏、心不亂、手不軟。

中國人需要以一種坦然、積極的心態與美國進行周旋。我們要認清美國對華施壓的首要目的是什麼,那就是要他們破壞中國崛起,而不是真正對他們介入的具體問題有很大興趣。所以我們必須對中美博弈的勝負標準保持堅定不移的認識,那就是,只要中國能夠繼續實現對美形成追趕之勢的長期發展,我們就是勝利者。我們的注意力不能聚焦在具體一戰一役的得失。

這要求中國有勇氣堅持原則,在重大問題上維護自己的核心利益。同時我們不能與美西方的各種勢力在一般性的衝突中深度糾纏。要做到區分這一點,我們首先要保持清醒,在任何情況下都避免「被激怒」,而是要很冷靜地決定出牌還是不出牌,出什麼牌。我們既不能膽小怕事,遇事先求息事寧人,也不能動輒就「豁出去了」,「跟他們拼了」。

中國人應當實事求是地看待中美力量對比。一方面我們是當前實力上的劣勢方,另一方面我們是中美之間、也是全球最大的力量成長方。美國是壓制中國崛起的主動方,中國是推動力量格局變化的主動方。這讓中美之間對於「攻」或「守」的感受是交叉複雜的,很難從單一角度一言以蔽之。

中國崛起的最大深層動力是14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由此導致的市場潛力噴發不可阻擋。美國其實在「略」的層面對制約中國崛起無能為力,而只能在「術」的層面頻繁搞動作。所以中美戰略博弈更準確說很難夠得着真正的戰略層面,只要衝擊不了中國人龐大需求向這個國家現實能力轉化的機制,中美一些很轟動的衝突和摩擦的意義就是有限的。

就香港問題來說,中方的牌或許沒有美方的牌好用,與美方你出一張我出一張地過招,我方缺少優勢。但美方開闢「香港戰線」的終極目的是牽制內地的發展建設,它實現這個目標的手段非常匱乏,換句話說,中美各有各的短板,各着各的急。

香港是一個幾無邊界的自由港,我們必須接受一個現實,那就是擋不住美國的對港滲透。但是香港的主權牢牢掌握在中國手裏,中美在香港前者有行動能力,後者有煽動能力,二者的纏鬥看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難以避免。

不要指望在香港這個地方分出勝負,這裏的勝負只能到中美未來誰發展得更好,兩國力量對比是否繼續朝着有利於中國的方向變化當中去尋找。受美國支持的香港反對派在區議會選舉中獲得多數席位,美國又通過了《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這都讓內地中國人感覺不舒服,這是中國崛起樹大招風我們不得不付的代價,我們需要在正確應對這一切的同時,駕馭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崛起的大國都會有點「孤獨」,我們不要指望能向世界傾訴衷腸。那樣的話很多人會覺得我們「得了便宜賣乖」,因為他們認為中國發展這麼快,奇蹟般走到世界第二的位置,我們被美國盯住,承受了一些原本可能會分散到其他方面的壓力,是「應該的」。

必須看到,美國糾集西方向中國施加的大部分壓力,是朝我們吐過來的唾沫。比如新疆、西藏等等,大部分屬於這一類。我們當然要回擊,要探尋從根本上改善輿論鬥爭格局的辦法,但我們也要很清楚,那些輿論攻訐怎麼着不了我們,比如只要新疆重新實現了和平與繁榮,外界怎麼說真的是第二位的。

最重要的是守護好中國的全面發展能力,這是中國的看家本領,是我們解決所有問題戰勝所有挑戰的最根本的力量源泉。無論哪一座烽火台冒起了狼煙,我們在奔過去的時候,都別忘了守護這個源泉是中華民族21世紀的第一使命。未來還會有更多複雜挑戰,我們還要秉持更多的韌性,堅定信心。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