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五年|記香港人口之變 常住居民減 13.6 萬人 最少近 30 萬人移民英加澳台

反修例運動後爆發移民潮,港府以「高才通」等計劃補充新血。城內有人走出去,城外有人走進來。離散時代,五年下來,香港人口有何變化?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香港人口在 2019 年有 752 萬人,至 2023 年底為 750 萬人,表面上減少了兩萬。再細看數據,常住居民則由 736.5 萬人跌至 722.9 萬人,少了約 13.6 萬人。流動人口則由 15.5 萬增至逾 27 萬人,增加了 11.9 萬人。《集誌社》再檢視英國、加拿大、澳洲及台灣的簽證數字,由 2019 年至今,已有至少 29.6 萬人移民到四地方。特區政府的「高才通」、「優才」、「專才」、單程證等計劃,共為香港增加了52.9萬人。

香港人口之變 五年減兩萬人 背後有何變妙變化?

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截至 2023 年底,香港人口的臨時數字為 750 萬人,較 2019 年的 752 萬,僅減少了兩萬人。香港人口, 2020 年跌至 742.7 萬,2021 年再跌至 740 萬。2022 年起人口數字回升至 747 萬。政府一度不願承認本港出現移民潮,但見人口回升,政務司長陳國基去年曾形容屬「吉祥之兆」,反映踏入「由治及興」的新階段,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紛紛「用腳」投票,對香港投下信心的一票。

細看人口數據,實情又是如何?全港總人口,由「流動居民」及「常駐居民」加起而成。按統計處的解釋,如港人在統計時的前後六個月內,在港逗留一至三個月,就會被界定為「流動居民」。「常住居民」就要在統計時的前後六個月內,逗留最少三個月,非永久性居民如統計時刻在港,也納入「常住居民」內。

《集誌社》比較過去五年,「流動」及「常住居民」的數據。2019 年,「流動居民」只有 15.55 萬,但在去年有逾 27.45 萬人,增加了 11.9 萬人;至於「常住居民」在 2019 年有 736.5 萬,但在去年只有約 722.9 萬,減少了 13.6 萬人。

反條例運動 2019 年爆發、《港區國安法》 2020 年生效後,「常住居民」一直下跌:由 2019 年至 2022 年連跌四年,「常住居民」由 736.5 萬減至 722.4 萬。去年較前年才些微增加 5000 人,至 722.9 萬。

換言之,香港的人口增加,是源於流動人口大增。流動居民由 2019 年的 15.6 萬人,及至 2020 年疫情大減一半,只餘 8.6 萬;2021 年再升至 11.2 萬人。2022 年,本港通關,流動人口大增一倍,至 24.9 萬人,2023 年再增加至 27.45 萬人。

莊太量:移民回港探親、北上養老 由「常住」變「流動」人口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估算,移民人數過去 5 年由 14 萬至 30 萬不等,港人集中在 2021 年及 2022 年移民,但相信移民潮已完,反而還有人回流。

他解釋,常住人口下跌、而流動人口增加,或因有部分人口由「常住」變成「流動」。莊太量說,近年有部分長者從香港搬到內地居住,留港時間減少,或因此由「常住人口」變成「流動人口」。此外,自香港通關後,有移民從海外回港探親,或回港處理在疫情期間沒處理的事務,因而短暫回港,回港探親的移民人士,也由「常住」變成「流動人口」。另外,港府推出不同的輸入人才計劃,莊太量估計,當中的來港人士,或因來港時間不長,暫時是「流動人口」,如海外來港者逗留時間變長,也會逐漸變成香港的常住人口。

至少近 30 萬走出去的香港人 往那裏去?

常住居民、總人口流失,他們往哪裏去?2020年《港區國安法》生效後,英國、加拿大及澳洲都推出了便利港人的移民計劃;至於台灣,因為距離接近香港,一度成為熱門的移民地點。

英國 2021年 1 月底推出BNO「5+1」居留簽證計劃,申請者及親屬住滿「5+1」年後,可分別申請居留及入藉。翻查英國內政部數字,2021 年,即 BNO 「5+1」居留簽證計劃推出首年,有最多人申請,一共有 96418 宗申請獲批,其後按年下跌,2022 年及 2023 年分別有 53694 及 28303 宗申請獲批。今年截三月,已有 7393 宗申請獲批。整體來說,由 2021 年 1 月底截至今年 3 月 31 日,BNO 申請已有 逾 18.6 萬宗獲批,有 14.4 萬多人已用 BNO 簽證抵達英國。

加拿大 2021 年2月推出「救生艇計劃」,讓港人先以讀書或工作簽證到加拿大,再申請永久居留。《加拿大媒體》(New Canadian Media)今年二月引述加拿大公民及移民部,由計劃推出至 2023 年,已批准 23684 宗「救生艇計劃」的簽證申請( 2021 年有 7766 宗申請、 2022 年有 13383 宗申請、2023 年則有 2535 宗申請)。

至於永久居民申請方面,據加拿大公民及移民部的數字,由 2021 年 1 月至今年 3 月,一共有 17289 宗永久居民申請,15055 宗獲批。若只計算 2021 年起已批准的「救生艇計劃」簽證及永久居民申請,2021 年至 2023 年,一共有 38739 宗申請獲批。

在澳洲,澳洲統計局估計,在當地的香港人口數字,2019 年 6 月 30 日,約有 101460 名港人在澳洲居住,2023 年就增至 119680。五年來增加約 18220 人,當中包括澳洲 2022 年 3 月推出「避風港」計劃。截至今年 2 月,已有約 1050 宗永久居留申請獲批。

至於在台灣,內政部移民署的統計資料顯示,2019 年有 5858 人獲居留許可,2020 年及 2021 年分別有 10813 人及 11173 人獲居留許可。2022 年,獲居留許可漸漸回落,有 8945 人,2023 年有 6625 人。今年截至 4 月,有 1414 人獲居留許可。

定居許可方面 ,2019 至 2023 年都維持在 1200 人至 1700 人,截至今年 4 月,有 614 人可定居。將獲居留許可及獲定居許可的人數相加,2019 年至 2024 年,有約 5.29 萬名港人在台灣定居。

總結四地的移民港人數字: 2019 年至今,已前往英國、加拿大、澳洲及台灣的總人數,已至少達 29.6 萬人。

上述數字顯示,本港人口流失至少達 28.8 萬人。那麼,近年新增的「香港人口」又從哪裏來?政府統計處二月發稿表示,2022 年底至 2023 年底的人口上升,主要因為錄得五萬名香港居民淨移入,意思即是移入多於移出。當中有八成,屬單程證持有人移入,有逾四萬名。

檢視單程證持有人自 2019 年的移入數據,在 2019 年至 2023 年,一共有 12.9 萬名單程證持有人移入香港。移入的除了單程證持有人,還有「高端人才」。

政府在 2022 年 12 月 28 日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入境處回覆數字顯示,高才通一推出,單在 2022 年已有 1947 宗申請,當中 875 宗獲批;2023 年,高才通有 62,873 萬宗申請,49,737 宗獲批。今年截至 4 月,已接獲 16,363 宗申請,有 14,350 宗獲批。由 2022 年推出至今年四月,高才通一共批出近 6.5 萬宗申請。

2023 年,有 35,582 名申請人,連同 51,029 名受養人來港; 而今年直至四月,已有 15,649 名申請人,攜同 17,820 名受養人來港。2023 至 2024 年,有 51,231 名申請人、及 68,849 名受養人來港。由 2022 年至今年 4 月,「高才通」計劃的申請人連同受養人,共為香港帶來 12 萬人口。

此外,《集誌社》再檢視入境處的各類簽證數字,在一般就業簽證、「輸入內地人才計劃」、「非本地畢業生留港或回港就業簽證」、「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及「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由 2019 至今年 3 月,已共輸入近 28 萬名人才。

將單程證持有人、高才通及各項人才簽證的數字加起來,香港由 2019 年至今年 4 月,已至少新增 52.9 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