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覺引路帶 危機四伏

長沙灣:視障人士譚先生經過時,身體與凸出的電單車車身撞個正着。
長沙灣:視障人士譚先生經過時,身體與凸出的電單車車身撞個正着。

本港近年廣建無障礙設施,旨在發展共融城市。然而,本報近日巡查多區發現,不論供視障人士使用的觸覺引路帶,抑或輪椅使用者必需的斜台,都存在「只建不管」的情況,在長沙灣、上水及粉嶺有觸覺引路帶不但被違泊的電單車及單車阻路,甚至連垃圾桶亦被置放引路帶中央成路障。粉嶺有數以十計單車停泊在引路帶上,視障人士無從通過,有視障人士曾被違泊電單車絆倒受傷。團體促政府就違泊事宜執法外,亦應就無障礙設施的用途加強宣傳,真正實踐「無障礙」。

「我都聽過啲視障朋友撞倒啲違泊電單車而受傷,其實呢啲障礙對我哋嚟講好危險!」手持盲人手杖沿着東京街近荔枝角道交界的觸覺引路帶前行的視障人士譚先生,在毫無預警下肩膀撞到一輛停泊在引路帶邊界的電單車尾箱,其後再撞到電單車延伸出引路徑範圍的側鏡。他慨嘆,引路帶上障礙重重,一般人或者不為意,但對依賴這些引路帶前行的視障人士而言,任何阻礙的物件都足以令他們受傷。

緩衝區虛設 視障人士難行

早在1997年,屋宇署出版的《設計手冊:暢通無阻的通道》為鋪設觸覺警示帶和觸覺引路帶訂立規定。按照指引,觸覺引路帶不應靠近障礙物或建築物邊緣,安全緩衝區最少闊600毫米。然而,記者早前巡視多個被指阻礙引路帶的黑點,發覺引路帶的緩衝區被無視,多區的引路帶都有重重「路障」,視障人士寸步難行。

東京街的引路帶由街尾到街頭,至少出現兩個大路障,除了電單車阻路外,走到一個巴士站外,更有一個食環署垃圾桶置放中央,將引路帶一分為二。類似電單車違泊而阻擋引路帶的情況亦出現在天水圍天壇街,該位置屬通往天水圍醫院的必經之路。除視障人士外,亦有不少輪椅人士經過,惟電單車泊在行人道,佔去部分路面空間,亦對傷殘人士構成不便。

除電單車違泊外,在粉嶺港鐵站C出口對出的行人路,有人無視不准停泊單車的警告牌,多達100輛單車違泊,部分單車的車輪壓在引路帶上,有的甚至整架車如欄杆橫亘。若此時有視障人士前行,不但有如障礙賽般不停撞到單車,在遇到整輛車攔路時,恐怕會因而跌倒受傷。同樣情況亦出現在上水港鐵站,而油塘鯉魚門村對出的公園,輪椅人士使用的斜道,盲人依賴的觸覺引路帶都被單車及雜物阻塞,形同虛設。

團體促加強教育 達致共融

堅毅忍者‧障殘人士國際互助協會總幹事王素琴說,政府有指引,觸覺引路帶兩旁都要預留至少300毫米距離,讓視障人士安全地通過,惟大多市民不知情,不但電單車及單車違泊阻礙引路帶,連垃圾桶亦放在引路帶中間,令她哭笑不得。她建議政府一方面要教育大眾引路帶的用途,另一方面也要指示清潔工等,不應以雜物佔用或阻礙引路帶,盼市民能易地而處,讓社會達致共融。

派員視察 路政署稱狀況好

運輸署表示在有需要時協調部門採取聯合行動,清理違泊單車。就粉嶺港鐵站而言,北區民政事務處正協調部門採取聯合行動,清理違泊單車。該署一直聯同道路安全議會及警務處宣傳教育,讓市民了解協助視障人士或行動不便者出行的設施。路政署則稱已派員到上述地點視察,確認行人路及盲人引路帶狀況良好,毋須維修。記者林建平

粉嶺港鐵站:C出口行人道的觸覺引路帶被數以十輛單車阻礙,視障人士完全無法通行。
粉嶺港鐵站:C出口行人道的觸覺引路帶被數以十輛單車阻礙,視障人士完全無法通行。
長沙灣:有垃圾桶置放引路帶中央,成為視障人士陷阱。
長沙灣:有垃圾桶置放引路帶中央,成為視障人士陷阱。
王素琴
王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