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院入不敷支 議員疑成本高促設KPI 做少啲人工低啲

【on.cc東網專訊】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在去年2月24日批准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的政府貸款首次還款期先順延2年,之後視乎財務狀況,再尋求財委會批准順延餘下3年。衞生事務委員會今(15日)進行討論,有議員質疑醫院收入增加1%,但營運成本增加3%,且員工成本的增幅亦十分大,亦有議員建議因引入績效指標(KPI),「有人做少啲人工低啲」,以緩解醫院成本增加問題。

根據原有貸款協議,中大醫院須於即2023年作出共10次年度還款,最後1次還款須在2032年內。每年還款額包括10期均等的本金款額,即4.033億元,並加上未償還款額的利息。

院方指中大醫院於2021年9月投入運作,不幸適逢新冠疫情,令計劃的醫院服務無法順利推出,嚴重影響其流動資金和財務狀況,而一般醫院需要四至五年才能達致收支平衡,中大醫院於2022年第4季的財政增長有15%,因此有信心5年後有能力還款。中大司庫指出,根據獨立財務顧問推算,至2027年中大醫院基本上有足夠資金還債,並於2028年還款後開始有盈餘。

議員陳永光指在202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同期院方的未扣除利息、稅項、折舊和攤銷前虧損約1.7億港元,較獨立財務顧問所推算約1.41億港元,高出約21%,院方解釋主要因藥物和醫療用品價格通脹,但陳指正常情況下兩者價格不會下降,詢問醫院具體要採取甚麼措施實現收支平衡。議員田北辰直指支出增加真正的主因為員工成本並非藥物成本,因員工成本半年增加2,600萬港元,詢問是人員變多,還是工資增幅的原因。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馮康表示,過去一年多了很多腫瘤科的病人,腫瘤科的藥物價格亦較貴,邊際利潤較低,因此造成利潤差異。他又解釋,指員工成本主要為專職醫療等其他方面的員工,且隨着醫院業務增長亦需要增加,如大多數成本均是聘請護士、物理治療師、放驗師等等。

議員楊永杰則指可引入KPI加薪,「有人做少啲人工低啲」,如服務達標就可適當加薪,又指中大醫院位置不方便,可和內地保險公司進一步合作,將內地病人轉介到香港。馮指員工評估已經引入績效評估,惟人工起碼要追上醫管局加薪,但強調並非如同公營機構般自動跳點,會視乎表現決定增薪,他又指通關之後多了內地客人,主要進行體檢、打針等等。

委員會主席陳凱欣表示,由於護士人手短缺,實際營運病床較許可病床數字少約10%,詢問如果人手仍然短缺,未能夠開足所有病床,對財務狀況影響如何。議員張宇人也指醫院需要有PlanB,指當2027年不夠錢償還貸款時,會否需要去到15年至20年才能償還。

中大醫院接受政府提出適用私家醫院的最低限度規定,並作出額外承諾,包括廣泛採用套餐式收費,針對多位議員詢問可否拓闊計劃,當局指現有私家醫院內,只有兩間新建的醫院在條款內加入套餐收費比率,而舊有私家醫院如將來擴建或續約,亦會加入相關條款,要求他們提供套餐式收費,政府目標為加強套餐式收費比例,而現時有兩間私家醫院正在商討計劃。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