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探「一帶一路」 遊烏茲別克研中史

香港大學中史碩士同學會在上月底,舉辦了「絲路明珠——中亞烏茲別克斯坦歷史文化探索之旅」,共有二十多位中學生參加。

【星島日報報道】一般暑期遊學團,遠的主要到歐美國家,近的就會到內地或東南亞,不過,自從近年「一帶一路」的經濟合作概念出現後,有學校或教育團體開始舉辦遊學團,讓中學生了解「一帶一路」,以及當地的民生、經濟和文化等。Elsie知道,香港大學中史碩士同學會在上月底,就舉辦了「絲路明珠——中亞烏茲別克斯坦歷史文化探索之旅」(下稱烏茲別克之旅),二十多所學校的學生代表,合共四十多位師生,在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丁新豹隨團講解下,度過八天歷史文化之旅。 Elsie上周就跟香港大學中史碩士同學會會長兼風采中學校長何漢權傾過,知道該會成立九年,致力推動中國歷史,方法包括教育、參與、獎勵及體驗,每年除了舉辦中史徵文比賽、青年史學家年獎外,還有遊歷學習活動,而選擇遊歷學習活動地點時,會把握當時一些歷史事件的機遇,例如去年孫中山先生誕生一百五十周年,就帶學生到星馬,了解當時在星馬的革命活動;今年則帶學生到中亞的烏茲別克,除「一帶一路」為熱門議題外,還因當地跟中國有千絲萬縷關係,亦跟回教文化發展有關,具有歷史意義。 聽何校長講,唐代著名的「安史之亂」發動人安祿山和史思明,以及明朝的鄭和,他們的祖籍是烏茲別克。另外,中亞有九個國家曾臣服於唐代,史稱「昭武九姓」,這些古國大多位於烏茲別克境內,例如撒馬爾罕就獲唐高宗封為康國,是當時「昭武九姓國」中最強大的國家。 此外,今次同學所到的路線,正是唐代高僧玄奘尋求學問、求法經的西行路段之一。「他由長安出發到印度,我們經過的哈薩克、烏茲別克,正是他當年一步一腳印的地方。」何校長指同學親自到過這些地方後,可感受當年玄奘取西經之高難度。 另外,撒馬爾罕和布哈拉是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同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具歷史文化價值外,兩個城市加起來的清真寺超過二千間,有助同學深入認識回教文化和建築。 何校長同Elsie講,今次烏茲別克之旅充滿挑戰,除了擔心團友水土不服,交通安排也殊不簡單,整個旅程就坐了五程飛機,包括由香港飛往哈薩克的阿拉木圖,在該處逗留了半天,晚上即由阿拉木圖乘飛機到烏茲別克首府塔什干,翌日清早趕高鐵往撒馬爾罕,在該處遊歷兩天,到帖木兒陵寢、富吉斯址廣場之三大學院、天文台遺址等地參觀,後來再坐六小時旅遊車,才到靠近沙漠的布哈拉,即中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開始回程時,又要坐三程飛機,才可回到香港。 最令同學難受的,可能是日間高於四十度的酷熱天氣,同學參觀清真寺時,還須穿長褲。「風吹過來的時候,真是熱的,但當我們想到當年玄奘取西經時,沒有任何冷氣、冰水或太陽眼鏡,還要面對死亡的威脅,反映他當年追尋理想和求學問的精神,真的有很大決心。」何校長說玄奘的堅毅精神,對平日不慣吃苦的同學來說,會是另一種啟發。 雖然旅程艱巨,但何校長卻說非常有價值。何校長表示,有學生在分享會上講到,旅程除可明白烏茲別克的歷史外,也知道當地跟中國歷史文化有互動,甚至是具世界文化的歷史;有同學則指現時讀玄奘歷史,特別有感受;也有學生表示,該旅程讓他立定將來讀考古或人類學系的志向。 二十多位同學出發前,港大中史碩士同學會要求同學先做功課,包括了解西漢張騫鑿通絲綢之路的歷史、東晉法顯及唐朝玄奘兩位高僧的西行經歷、認識「昭武九姓」等,讓同學在出發前認識相關概念,屆時到達有關地區時,會有更深的感受,也可了解中國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已跟中亞國家有深厚關係,現在亦一樣,包括歷史和經濟。 聽何校長講,旅程其中一個有趣花絮,就是當同學到阿拉木圖參觀博物館時,竟遇到沙地阿拉伯王子,他主動跟何校長握手,反映當地人友善。何校長說,是次旅程獲有心人贊助,學生只須付四千多元團費,最後費用會用於把該旅程和學生感受編撰成書,日後送到全港學校,預計新書在十月中出版。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