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鏈球菌|感染個案大增釀兩死 多宗涉淡水魚傳播 醫生:市民到魚檔應做預防措施

本港近期出現多宗基因序列型 283 相關的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個案,包括兩名患者已死亡,情況令人擔心。有傳染病專科醫生警告,今次出現的多宗個案均與淡水魚有關連,亦與 2021 年所爆發的情況相似,淡水魚帶有的 283 乙型鏈球菌不僅可直接侵入人體傷口,更可以與附近環境的物體交叉傳染,人體一旦接觸到這些物體,同樣可以感染到 283 乙型鏈球菌,如不能及時治療,死亡率較其他細菌相對偏高。

市民到魚檔應做預防措施

衞生防護中心早前指,9 月 1 日至 10 月 31 日共檢測 8 宗個案,其中 4 人退休,另外 4 人分別任職廚師、司機、建築工人或裝修工人,居住上水、粉嶺及馬鞍山。中心指,8 名病人均曾食用淡水魚,其中 7 人於石湖墟農產品街市分銷點購買。

調查顯示,有 7 人食用已煮熟的鯇魚或大頭魚,另有 1 人稱食用未煮熟的鯪魚。調查又顯示,有 5 名病人曾徒手處理魚類,有 3 人處理時手部有傷口。

傳染病專科醫生林緯遜接受《Yahoo 新聞》專訪時表示,乙型鏈球菌一般會存在人體內,尤其是生殖系統、泌尿系統及腸臟等,新生嬰兒與老人家會較常發現。現時孕婦在產前都會進行乙型鏈球菌篩查,並會在分娩過程中服用抗生素,除去乙型鏈球菌。而今次本港出現的多宗事件,卻與淡水魚有關,是其中一種稱為基因序列型 283 的乙型鏈球菌,只要遇上漁塘等適當的環境及溫度就可以滋生,一旦接觸傷口便會感染。淡水魚若帶有 細菌亦可與附近環境交叉傳染,例如魚檔其他物品、器具等,市民不慎接觸後也可能受感染。

林緯遜提醒市民若然到魚檔,可以做多一些預防措施,例如留意個人有沒有傷口,又或佩戴手套才接觸魚類或附近的器具等,煑食時亦要確保魚類已煑熟才吃。

近期個案可能是爆發先兆

林緯遜指出,今次的個案雖然仍較 2021 年為少,但要再觀察及追查,才可知道本港是否再出現另一次的爆發。如果現時只是開始階段,市民更要特別小心。

感染乙型鏈球菌會出現發燒與傷口膿腫的徵狀,林緯遜指出,一旦 283 乙型鏈球菌入侵,血液、器官均可以同時受到感染,變成敗血症、化膿性關節炎,甚或腦膜炎,死亡率較其他細菌屬於偏高。幸而對付283乙型鏈球菌的抗生素,暫時並未出現特別大的抗藥性,一線的抗生素如盤尼西林有一定療效。

至於預防方法,林緯遜說暫時未有疫苗可以預防乙型鏈球菌,畢竟細菌平時經已在環境或人體內存在,祇要人體免疫力足夠,即使有細菌也「頂得住」,不會出現病徵,故此保持健康,具有足夠免疫力,便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傳染病專科醫生林緯遜
傳染病專科醫生林緯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