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港首批醫護赴加沙救援 睹大批婦孺重傷 戰地醫生歐耀佳:晚晚聽到炮彈聲|Yahoo

有「戰地醫生」之稱的香港外科醫生歐耀佳到加沙醫院參與醫療救援,包括為燒傷病人施以植皮手術。(受訪者提供照片)
有「戰地醫生」之稱的香港外科醫生歐耀佳到加沙醫院參與醫療救援,包括為燒傷病人施以植皮手術。(受訪者提供照片)

【Yahoo 新聞報道】以巴衝突釀人道危機,去年爆發至今死傷數以萬計。有「戰地醫生」之稱的香港外科醫生歐耀佳為首批到加沙緊急救援的香港醫療團隊成員。這已是他第八次到戰地工作,但面對大量重傷婦孺,歐仍嘆謂:「今次對我嚟講都係好震撼」。他每晚睡醫護宿舍走廊,「晚晚聽到炮彈聲」,更有炸彈落在其醫院 150 米外爆炸。各地戰火連連,歐耀佳呼籲港人關注香港的同時,也要關心世界。

歐耀佳曾到海外參與救援工作多達 25 次,今趟則是第 8 次到戰區,足跡遍及伊拉克摩蘇爾、烏克蘭、加沙等。他解釋,今次在加沙深受震撼,全因他眼前遭戰火蹂躪的傷者大部份都是婦孺,「也門見嗰啲係武裝衝突份子受傷,但今次係平民百姓、佢哋真係走唔到」,不少人嚴重燒傷,「因為佢哋根本走唔切」。

歐耀佳曾參與海外救援達25次,當中8次是到戰區,今次在加沙目睹大量婦孺遭戰火蹂躪重傷。
歐耀佳曾參與海外救援達25次,當中8次是到戰區,今次在加沙目睹大量婦孺遭戰火蹂躪重傷。

歐耀佳去年 12 月 23 日從香港出發,到加沙地帶作緊急醫療支援。他指加沙地帶 37 間醫院中,只有約 7 至 8 間正常運作,而他則在加沙地帶拉法市歐洲加沙醫院,負責長時間治療急症病人,「好似有病人骨折咗,處理骨折之後仲要好長時間處理傷口等等」。除此之外他亦會處理燒傷病人,為病人作植皮手術等。

婆婆四成皮膚燒傷獲植皮 「好 grateful 我哋幫佢」

他遇過一位婆婆,身上逾 40% 皮膚燒傷,最初院方只能安排止痛等舒緩治療,幸獲歐耀佳與團隊施行植皮手術,「佢哋都好 grateful 我哋幫佢」。另一名 32 歲女病人的丈夫身亡,兩名兒子被送往埃及,只有一名兒子留在加沙陪她。她不幸在家被炸彈襲擊,遭瓦礫壓至半身不遂,歐耀佳負責治療其傷勢及褥瘡等,女病人亦在歐耀佳離開前主動要求與他合照道謝。

加沙地帶37間醫院中,只有約7至8間正常運作。圖為當地醫院。(受訪者提供圖片)
加沙地帶37間醫院中,只有約7至8間正常運作。圖為當地醫院。(受訪者提供圖片)

歐服務的醫院在 76 區,戰區則劃在 75 區及 77 區,因此他常常聽到炮火聲。最近距離那次,炸彈在醫院 150 米外墜落。歐耀佳卻不太擔心自身安全,他指以色列方面承諾不會進入醫院範圍,「不論係平民定係醫護人員,喺醫院都覺得有啲安全感」。他形容「醫院除咗係醫院之外,仲好似個難民營咁」,有傷者本身從北部轉介,同行家屬在南部無棲身之所,不少人選擇在醫院度日,「醫院安全,佢哋見到係紅十字會就更加覺得安全」。

在戰區參與救援工作,歐耀佳指最大困難是面對藥物及物資短缺,「去到嗰陣已經話國際紅十字會有三架大貨車等緊入(到醫院補給),到我走都未入到」,「物資真係要就住用,因為唔知物資幾時可以到」。

最終歐耀佳逗留約一個月返港,「因為留太耐會有機會 burn out」,「晚晚聽到炮彈聲,唔係個個可以大覺瞓」。他在加沙於醫院的護士宿舍內「瞓走廊」,笑言「好彩水電都仲有」,「我哋只係做自己做到嘅嘢,但對佢哋嚟講已經係好大嘅祝福同希望」。

歐耀佳在加沙參與救援,逗留當地約一個月:「留太耐會有機會 burn out」。(受訪者提供照片)
歐耀佳在加沙參與救援,逗留當地約一個月:「留太耐會有機會 burn out」。(受訪者提供照片)

利用知識經驗助人 「唔會覺得我係神」

今次平安回家,歐耀佳感謝太太及家人支持,「佢(太太)都講過好多次,你朋友唔想你去喎!你啲屋企人都唔想你去喎!」但他堅持繼續到戰地救援,「我唔會覺得我好偉大、唔會覺得我係神,希望用到我啲知識同經驗,去幫到啲咁困難嘅朋友,畀啲希望佢哋」。

歐耀佳已計劃再到外地參與醫療支援,「希望用到我啲知識同經驗,去幫到啲咁困難嘅朋友」。
歐耀佳已計劃再到外地參與醫療支援,「希望用到我啲知識同經驗,去幫到啲咁困難嘅朋友」。

今年 4 月及 7 月,歐耀佳將赴南蘇丹作醫療支援,呼籲香港人關心香港的同時,亦能關心世界,「有好多機構包括紅十字會,都好樂意接受大家嘅援助」。香港紅十字會稱,已向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撥款港幣 160 萬元協助加沙戰火受害者,亦繼續接受市民就「以色列及加沙地帶人道救援」作指定捐款,支持當地人道救援工作。

【救援及捐款詳情】

https://www.redcross.org.hk/tc/Emergency_Appeal_for_Israel_and_Gaza_Conflict.html

歐耀佳呼籲港人關注香港的同時,也要關心世界,並呼籲市民支持紅十字會等援助機構。
歐耀佳呼籲港人關注香港的同時,也要關心世界,並呼籲市民支持紅十字會等援助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