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仍淌血 給學校空間療傷

請支持《眾新聞》,成為訂戶

殖民地時代大學校長地位崇高,在社會具影響力;97回歸後,大學校長面對來自四方八面政治壓力,亦要花不少時間做「伸手黨」,親自出馬遊說有心有(財)力人士對學校損獻;不同利益衝突尖銳化下,校內校外越來越多聲音和噪音,校長一職可說是「豬八戒照鏡,兩面不是人」。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曾形容特首一職是一份「衰工」,相信越來越多學術界人士會感到大學校長並非一份「好工」。

中大校長段崇智日前與學生就反修例示威及學生被捕對話,有學生當面以「段狗」稱呼他;對話後,他日前發表聲明,交代看法及學校如何跟進,學生和校友對聲明有不同意見。前特首梁振英並非校友,嚴格來說,是外人、路人甲,也加把口,他指段崇智 「縮骨」,亦有評論質疑他偏幫學生,作為學者,不講理性與科學。

近日中大及一些其他大學畢業生在社交群組呼籲聲援段祟智,現象令人感到可喜亦可悲,喜的是仍有人相信理性、就事論事,不打落水狗,悲和憂的是堂堂大學校長,他所作的判斷和處理,被來自權貴及包括校友的質疑,而針對的不是他的判斷,而是個人誠信,指他偏袒示威學生。

假如撇除個人對示威的立場看,段崇智作為校長,他在情在理,早應與每一個被捕學生見面,了解被捕前後情況,他遲了做,總比不做好;他了解後交代學生的指控和投訴,說希望「受影響同學得到最公平處理」,是合理要求;假如有人質疑他是干預司法,是太低估司法機構。段崇智反映學生對現有警察投訴機制不信 任,建議用「機制以外」去跟進,是面對客觀現實下(市民不信任警隊),尋找出路的合理方向。

段崇智沒有按學生要求,譴責警察暴力,只是說了一句「部分警察涉不當使用暴力經查證後須譴責」,「經查證」的說法,有人批評不夠強硬,亦有人將焦點放在「譴責」, 批評他偏幫示威學生;以事論事,他沒有對學生的說法「照單全收」,說偏幫的人本身是有傾向,看到的自然亦有所偏差。

學生運動並非新生事物,遠的不說,自80年代開始,大學生北上大陸、走在本地社會運動前線,爭取改變;學運有起伏,2014年佔中期間,大學生走上街頭,中學生也走出課室,過去4個多月,學生參與示威抗爭,包括暴力破壞等活動的規模,可說是前所未見的,反映他們對現況的不滿和憤怒和未來的焦慮和不安。

年輕人是社會的未來、最重要的持份者,他們違法,把他們踢出校、關在監獄,政府和教育工作者便算是完成任務嗎?特首林鄭月娥說要與社會對話,應由被捕學生開始;她有沒有勇氣面對因她犯錯,走上街頭爭取5大訴求,最後被防暴警壓在地上,將面對控罪的年輕人?

林鄭未能做到的話,更應給各大學及中小學校長和教師一點空間,社會上的KOL也應認真想想,踐踏大學校長,訕笑有校長是否「入錯行」等涼薄說話,是希望對該校學生及校友表達什麼訊息?4個多月的社會大衝突仍未結束,傷口仍未止血,學校開始努力為學生療傷,他們應該得到的是支持和暖意,不是質疑和冷語。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