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活與社會」改名為「公民、經濟與社會」 加強國情教育

【Now新聞台】有初中通識科之稱的「生活與社會」將改名為「公民、經濟與社會」,新課程計劃2024年9月在全港中一級全面推行,課程宗旨包括培育學生成為負責任公民,認同國民身份等,加強國情教育。

初中生活與社會科推行逾十年,教育局向學校發信宣布課程發展議會接納專責委員會建議,將生活與社會科改名為「公民、經濟與社會」。

在新課程大綱下,現時的29個單元會整合成12個單元,中一至中三,每年會教授4個單元。中一除了學習生活技能、人際關係外,亦包括加強了的理財教育;中二開始涉獵香港公共財政、特區管治、香港經濟及人力等,例如大灣區創業及就業機會;而中三則須學習國家政治體制、經濟概況、全球性問題等。有任教老師認為新課程內容精簡,可統一全港學生所學。

香港航海學校副校長趙文浩:「過往生活與社會科有29個單元,學校因課時有限較難完全授畢,一般會抽選12至15個單元。(新課程)抽選的12個主題,我覺得是較「大路」的主題,不涉冷門項目,同工準備時,我相信難度不大。」

教育局稱課程主要修訂部分包括加強《憲法》、《基本法》及國安教育,而課程宗旨及學習目標,是加強協助學生認識國家,建立正確價值觀及態度。

有老師稱,新課程每年建議總課時,只有33小時,期望教育局提供教師培訓,示範如何加強價值觀教育。

福建中學(小西灣)助理校長李偉雄:「我想未來兩三年,中學、教育局要加強老師如何教價值教育,如何可以令同學透過課程培養良好行為,我反而覺得老師可能在這方面想知多些。至於學科知識方面,一直有教的,我想本身問題不大。」

教育局稱將會向學校收集意見,並提供教材及教師培訓等支援,鼓勵學校下學年試行新課程。而全港中一級將會在2024年9月全面推行新課程。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