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交流 本地醫護更缺人手

醫院管理局近年推出各項挽留人才的措施。
醫院管理局近年推出各項挽留人才的措施。

 

醫院管理局近年推多項挽留人才措施。醫管局昨公布,最新醫生流失率為6.9%,較今年4月底7.1%稍有回落;同期護士流失率為10.3%,亦較今年4月底的10.9%下跌0.6個百分點。正當本港醫護人手仍極度短缺之際,醫管局卻為推動本港與大灣區跨境醫療銜接,擬安排香港醫護北上交流。病人組織擔心將進一步減少本地醫護人手,促當局應三思。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指,過去一年,公立醫院醫護人員的流失率見改善,醫生和護士人手均錄得正增長,目前公立醫院有近6,900名醫生,及逾2.9萬名護士,期望趨勢可持續。被問到每年7月是新畢業醫生及護士加入公立醫院的日子,於數字上是否未能反映真實,他承認現時數字的確不代表人手短缺問題已解決,「3個月後先知實際如何」。

大灣區醫護交流計劃方面,約80名內地醫護早前已來港交流。范稱了解有不少本地醫護均希望可北上交流,該局正考慮未來兩地會變成雙向交流,惟本地醫護人手緊張,本港醫護往內地交流的時間無法太長,可能只能前往數周或三個月等。

聯合醫院塌燈 承辦商被拒投標

環球搶人才方面,當局已接觸130位非本地培訓醫生,當中80位已簽聘書,而正或獲准在港執業的有19人,他們有9人於本月已上班,餘下10人未來一兩個月到港。范鴻齡形容,當局「搶人才」進度理想,「當然愈多愈好。」現時聘請的海外醫生來自世界各地,最多的是來自英國、澳洲,亦有馬來西亞、荷蘭、愛爾蘭等,大部分是在外地的港人,部分可來港任職副顧問醫生,惟大多是駐院醫生,資深的醫生較難聘請,「始終佢哋已經有自己嘅事業」,但當局會盡力尋找資深醫生。他也表示,未來會繼續派員到不同地區招聘,包括昨日亦派人手到馬來西亞舉辦招聘會,「親自帶隊成效最好,人才係要搶」。

另外,聯合醫院手術室於今年2月一盞手術燈突然從天花塌下,惟手術燈承辦商事後仍數次投得醫管局合約。范鴻齡解釋,醫管局有既定的審標制度計分,而涉事承辦商計分後仍然「最高分中標」,惟他坦言事件令當局「都覺得唔妥,唔可以當無事發生」,故當局決定在手術燈一事的索償未解決前,不再接受涉事承辦商投標。

年報揭公院醫生流失仍嚴重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表示,根據醫管局年報,公立醫院每年7月均有駐院實習醫生於畢業後繼續留在公院服務,例如2021至2022年有445名實習醫生,一般而言他們會在2022至2023年度正式加入公立醫院,該年度醫生總人數為6,941名。而今年7月亦同樣有逾400名醫生畢業加入公院,惟目前醫生人數仍然只有6,900名,即代表「每年有『新血』加入,都補唔番資深醫生離開」,反映公立醫院醫護人手流失問題相當嚴重。

對於大灣區交流計劃,林志釉坦言眾所周知本港醫護人手長期不足,面對醫院的工作已十分吃力,若安排本港醫生北上交流是進一步減少本地醫護人手,「務實而言是否真的有必要交流?香港醫護有甚麼是香港學習不到,需要上去學習?」他認為,當局有必要解釋清楚目的、詳細安排,及相關人手預算等,否則難以令人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