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對談——女金庸鄭丰筆劍年華
(綜合報道) 2006年,陳宇慧把八十萬字的《多情浪子癡情俠》(《天觀雙俠》),投到武俠小說大賽,成功封后,此後除了筆名鄭丰,還多了一個有型綽號:女金庸。是包袱嗎?「做創作,最後要面對的,是自己。」這條寫作路,她一走,便差不多十年,揮過《靈劍》、創造《神偷天下》、雕鑿《奇峰異石傳》,以至今年走過《生死谷》,她踏實地實踐了兩年一著的目標。「進步?不是我說就是,得由讀者評語。」 寶劍愈磨愈利,武功愈練愈精,鄭丰笑說,永遠有進步空間,包括寫作。「《神偷天下》寫得太急了,沒時間反覆修改。」《神偷天下》於2011年出版,之前一年,她誕下了第五個兒子。「懷胎十月,很累。」說起來,她孕育五套小說的日子,也是生育五個小孩的時期,應該很有經驗應付。「我年紀大了,體能不及從前。」 她創作武俠小說,最初是因為太愛金庸的文字,便模仿他的寫作風格,寫成《天觀雙俠》、《靈劍》等作品,先娛己,後娛人,她的說法是:「寫一些類似金庸的小說,給愛金庸的人看。」後來逐漸發展自己的風格。「我寫的淺白得多,就當我的作品是金庸小說入門吧。」風格也不同,好像《生死谷》。「金庸該不會以殺手為主角寫故事吧?」能否超越偶像,她早已沒怎樣想了。「就如《魔戒》,那已是一座很高大的山峰,但後來還是有《哈利波利》的誕生。」小說世界,總得有人寫下去,一山才有一山高。「創造下一個高峰的人,可能不是我,而是其他人,我只是其中一個開墾土壤的作家。」 第二次跟鄭丰見面,訪問地點都在灣仔,原來她已住進灣仔區十多年了,隨便說說,這裏從前有甚麼、沒有甚麼,繪影繪聲。「灣仔是我的地頭。」一九七三年生於台北的她,家族顯赫,是國民黨四公子之一陳履安的女兒,爺爺是中華民國第二、三任副總統陳誠,曾參與抗日等多場戰役。威風大將,有以他為原形塑造角色?「沒有,他去世時我還沒有出生,他的事,都是從家人那裏聽回來,我也讀過他的傳記和有關著作,但寫書時,很少會想起家人。」 鄭丰有三兄一弟,受到幾位哥兒們影響,她性格「男仔頭」,自小對武俠小說情有獨鍾,九歲讀畢金庸十五部作品,也很早便提筆寫作。少女情懷總是詩,寫過愛情小說嗎?她猛地搖頭。「最不喜歡愛情小說,覺得很假,主角整個人生都是愛愛愛,現實中根本沒有那些人!反而武俠小說所刻畫的人性是真的。」鄭丰於高中時代是高才生,後來赴笈美國麻薩諸塞州理工學院,修讀金融,現在問起,她都忘了當初為何會選讀這一塊,不過她便是在大學階段認識了現在的丈夫,兩個台灣人後來同到香港發展,並結為連理,這是後話。 1995年畢業後,鄭丰便移居香港。「亞洲地區的iBanking市場,以香港發展最好,地理上也接近台灣。」投身小說創作前,她是銀行家,早年任職摩根大通,後來轉到荷蘭銀行工作,一做便是十三年,最後職級是董事,很有派頭,她卻連聲「不厲害」。「論資排輩而已,我做得久,想不做董事也不行。」武俠小說世界,門派爭鬥,正邪對立,創作源於生活,但她眼中的工作世界卻很單純,沒有辦公室政治那回事。「可能我也是沒有野心的人吧,一直都很安分。」她笑說,在銀行的生活很快樂,很喜歡這份工作,而且收入穩定,閒時寫作也逍遙,但2008年遇上金融海嘯,市場不景氣,適逢四兒子出生不久,為了騰出更多時間照顧兒女,她思前想後,決定辭職不幹,另一方面,也專心投入創作。 除了《天觀雙俠》大部分內容於英國倫敦度蜜月期間,給洋洋灑灑寫出來,其他作品,她都在香港完成,她說,還是這片土壤最豐饒。「香港武俠小說最傳統、最正宗!」香港盛產武俠小說作家,金庸、梁羽生、黃易等等早已是名家,倪匡都寫過武俠小說,溫瑞安亦來過香港發展,新派武俠小說,則由喬靖夫接力。「香港是武俠重鎮,當年葉問等高手都南來香港,給作家許多想像空間。」覺得自己是香港作家嗎?她笑了起來。「算是吧,我待在香港的時間,比台灣還要久。」 對許多人來說,鄭丰是武俠小說作家,對她來說,正職可是五個小孩的母親,「最小的五歲,最大的十五歲。」都看你的書?她搖搖頭。「只得排在中間的女兒看,她也把金庸的小說全都讀了。」頗有她當年風範,反倒是兒子都不讀武俠。「他們愛看英文幻想故事。」鄭丰是台灣人,丈夫的家在美國,每逢暑假,他們都會帶一班小朋友,往來台灣和美國。丈夫英文好過中文。「也沒有看過我的書。」 金庸小說,影視改編多不勝數,鄭丰不諱言已賣出多部作品的改編版權,包括《神偷天下》等等。鄭丰下一個作品,會是小說、電影還是電視劇?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