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籲撤明日大嶼 促開發北都區快熟荒地 料可建10萬伙單位

【on.cc東網專訊】綠色和平與本土研究社的研究發現,單計北部都會區內已有433公頃具發展潛力的「快熟棕地」,當中100公頃無任何作業,最長荒廢達14年,保守估計可建房屋約10.8萬伙單位,比過去6年公營房屋建屋量更多。團體反映,上述棕地若能妥善運用,可在短期內加快房屋供應,遂促請港府優先發展棕地建屋,毋須浪費資源強推「明日大嶼」及展開郊野「邊陲」研究。

研究根據今年3月或8月的衞星圖及實地考察,篩選北部都會區範圍內交通離主要幹道約10分鐘車程、鄰近已開展或擬議的發展計劃邊界、面積達2公頃或以上的棕地群等,適合作短中期發展的「快熟棕地」,包括屯門洪水橋南新發展區的兩組「快熟棕地」,面積約16公頃、位於大道村路一帶曾被政府評為「高發展潛力」的棕地群,以及流浮山沙江圍及沙江村一帶,緊貼規劃署的棕地選址邊界,共有50公頃大片棕地。他們指兩組棕地群至今仍未納入規劃而造成浪費,棕地亦擴張至鄰近的「海岸保護區」,有3公頃土地被破壞成棕地。

而沒有營運作業或只擺放雜物或建築物料的閒置「快熟棕地」則佔近100公頃,當中逾20%閒置「快熟棕地」位於錦田沙埔村一帶,當中一塊超過5公頃棕地,由2008年荒廢至今,長達14年,雖多次獲批改劃作住宅用途,但仍未興建任何房屋,政府早前研究該帶棕地時,亦沒有納入發展計劃,任由其荒廢,變相拖慢房屋供應。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陳可淳表示,聲稱要屋供應上「提速、提效、提量、提質」的政府,不但未擴大檢視棕地發展潛力,更重提開發郊野、續推「明日大嶼」,惟這些破壞大自然的工程龐大,或涉及修例等繁複程序,成本、時間遠比發展棕地多,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政府優先發展「快熟棕地」,才是加快告別劏房的解決方法。

發展局晚上回應表示,在新界共約1,600公頃的棕地中,有一半因其位處在發展區內,或因為其露天運作模式和周圍環境及發展不協調等原因,而將陸續發展為高密度房屋及其他用途,以更善用土地和提升效益。而上述調查所指的棕地,事實上相當部分正是將會陸續發展的棕地,已被多項政府或私人發展計劃所涵蓋。另政府正全力推展北部都會區內的各項土地發展項目,其中一些大型新發展區已開始施工。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