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來碗涼浸浸的涼皮

在太子柏樹街的一間涼皮小店,中式復古風格的橫額寫上大字:「借問涼皮何處有,姊妹遙指柏樹街」,旁邊還畫有一名拿著大聲公的女子,搞笑又趣怪。

說起涼皮店,普羅大眾也許覺得要去舊式、由重慶姐姐主理的小店才夠正宗,但今年入選《香港澳門米芝蓮指南2023》的兩姊妹涼皮有限公司賣的卻不是這種味道。「我們曾經也追求做出那股重慶味,卻做極也不像,唯有創造自己特色的味道。」兩姊妹涼皮有限公司背後,是前空姐Emma和老公Jim的心血結晶。他們從不以正宗自居,但那自家製的醬汁獨有的椒麻香氣卻招來一眾捧場客,還有米芝蓮的青睞。

兩姊妹涼皮有限公司是老闆Emma和Jim的心血結晶。

自家製不傳統涼皮

晚上七時的兩姊妹涼皮有限公司,門外大排長龍。
晚上七時的兩姊妹涼皮有限公司,門外大排長龍。

2018年12月,原任空姐的Emma為照顧初生女兒,遞上了辭職信,告別熱愛的航空業。那天下班,她在家附近的重慶小店買了一份涼皮。等候期間,Emma和店內的姐姐閒聊,得悉小店快將結業,頓覺晴天霹靂。一天之內即將失去工作和喜歡的重慶味道,Emma內心響起一股聲音:「不如自己搞一檔?」一個念頭,幾個月後,兩姊妹涼皮有限公司在太子柏樹街正式開張。

兩姊妹涼皮有限公司日賣200至300碗涼皮。
兩姊妹涼皮有限公司日賣200至300碗涼皮。

可是,開店不久,好姊妹和大廚相繼請辭,Emma原任西式甜品師傳的老公Jim加入,兩夫婦一起經營。然而,難題亦由那刻開始。重慶姐姐離職後,Jim發現不論如何調配食材,也無法重現她的味道,「那時候,入貨的材料、醬料的份量全由姐姐掌握。每款材料她像隨心般落少少,她就像自帶一陣濃厚的重慶風味。」Jim坦言,曾經有幾個月,鋪頭天天出品的味道也不同,只能硬著頭皮繼續營業。「那時候真的很心虛,經常被客人投訴我們的辣油不辣。只能每次賣一碗涼皮給客人之前,都先自己試味,然後記下當日所用各款材料的份量和製作方法,有時候收鋪後再上網研究。」

無法複製的自家風味

摸索了兩個月,Jim終於研究到滿意的口味,不過卻並非當初重慶姐姐的味道。「既然怎樣做也複製不到別人的出品,不如花心思創造自己店的專屬口味吧。」坊間售賣的涼皮,大多都是使用現成的醬汁,但Emma和Jim卻堅持反覆研究,「一碗涼皮由製作到送到食客手上,要歷時一日一夜。」雖然醬汁並非正宗風味,卻是他們親手調配、心機十足的自家製味道。

小店由Emma兩夫婦共同經營,Emma負責後勤及門市工作,老公Jim則控制出品。
小店由Emma兩夫婦共同經營,Emma負責後勤及門市工作,老公Jim則控制出品。
精心炮製的自家製辣油,用上三種辣椒製作而成。
精心炮製的自家製辣油,用上三種辣椒製作而成。
冰涼的涼皮配以特製涼拌汁和辣油,再灑上芫荽、葱、青瓜絲、花生碎及碗豆,令人食指大動。
冰涼的涼皮配以特製涼拌汁和辣油,再灑上芫荽、葱、青瓜絲、花生碎及碗豆,令人食指大動。

由開店至今,Emma和Jim一直埋首默默經營,做好每一碗涼皮。天道酬勤,今年4月,兩姊妹涼皮有限公司入選夢寐以求的《香港澳門米芝蓮指南》,消息一出,人龍瞬間塞爆了小店。夢想成真絕非偶然,背後是外人無法想像的辛勤。問兩位老闆聲名大噪後有何計劃,「要請多些人,讓員工可以多放假休息。」在Emma和Jim心目中,店鋪的榮譽是每位員工共同建立,正如老闆娘所言:「你哋唔係員工,係戰友。」

兩姊妹涼皮有限公司
太子柏樹街15號地舖

撰文:Janice Hui攝影:Tay Wong

The post 夏日來碗涼浸浸的涼皮 first appeared on BetterMe Magazine.

這篇文章 夏日來碗涼浸浸的涼皮 最早出現於 BetterMe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