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業務勁瀉 5年半蝕近19億

有線寬頻的電視業務發展,近年每況愈下。
有線寬頻的電視業務發展,近年每況愈下。

【本報訊】新媒體尤其是串流影視平台崛起,令近年市民愈來愈少收看電視節目,疫情又重創香港經濟,終令有線寬頻結束接近30年的收費電視業務,可以說是新世界發展主席鄭家純2021年「坐正」擔任有線主席之後的一大「止蝕」舉措。

九龍倉集團2017年4月「Cut有線」賣盤予鄭家純等4人和周大福企業組成的財團永升(亞洲)後,電視業務不但沒有好轉,反而出現每況愈下。

按照2019年全年業績報告以來最新的列帳方式,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間,有線「媒體」業務的「除企業開支及企業折舊前的應列報分部虧損」,累計高達14.66億元,連同2017年「電視」業務的相同指標,更加達到18.64億元。

「媒體」和「電視」大致上都是收費及免費電視,以及廣告、頻道及電視轉播和節目特許權等組成。即使有線的節目製作成本自2017年以來持續減少,已從2017年的9.39億元,減至2021年的5.83億元,媒體業務流血不止的根本原因,乃客戶不斷流失,拖累收入連年下跌。

曾兩度供股撲水

截至2022年6月30日,有線的收費電視客戶僅68.3萬名,比起2017年12月31日的85萬名,萎縮接近20%。有線承認,減少「主要由於市況及消費者行為變更」、「線上內容激增(其中大部分屬免費提供)為用戶提供豐富的選擇,改變用戶的觀看習慣。」

燒錢不斷下難免要「撲水」,有線寬頻2017年(即永升入主時)及2019年各供股一次,分別集資約7.04億元及9,286.03萬元,2021年又向永升發行長期可換股證券籌兩億元。

2021年,前任主席邱達昌和富力地產主席李思廉把手持在永升的股份賣給鄭家純「Cut有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