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中華白海豚劇減創新低

【星島日報報道】漁護署昨發表最新海豚監察報告,顯示去年度本港水域錄得的海豚數目由六十五條減少至四十七條,按年急跌兩成七,亦是有紀錄以來最低,而錄得的中華白海豚集中在大嶼山西面水域,在大嶼山北面的海豚幾乎絕迹。研究期間只發現十七條幼豚,有環團指,幼豚減少會導致總群縮小,要求盡快在大嶼山西面設立海岸公園,保護僅有的海豚棲息地。 漁護署去年四月至今年三月在本港十個調查區進行海豚監察,觀察到一百九十九群,共六百三十八條中華白海豚出沒;以及一百五十群,共四百零三條江豚。報告經綜合分析顯示,大嶼山西南、西面、西北、東北面,過去五年的海豚數量呈下跌趨勢,二○一一至一五年,分別有八十八、八十、七十三、八十七和六十五條,至去年度只有四十七條。 報告又指,去年研究只發現十七條幼豚,佔被目擊海豚總數量百分之一點四,比○八年有近百分之八,大幅減少。 去年度的中華白海豚主要棲息在大嶼山西面水域,由大澳半島,至雞公山、雞翼角至分流一帶。過去六年,中華白海豚在大嶼山西面的棲息地較為穩定,但大嶼山北面水域的海豚大幅減少,沙洲及龍鼓洲、大小磨刀洲兩個海岸公園的海豚數量更持續下跌。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環境保護經理(海洋)李美華指出,大嶼山一帶水域進行的填海工程,嚴重破壞海豚棲息地,而幼豚數目減少更導致種群縮小,甚至近親繁殖和海豚種群分散等後果。 她說,該會正在大嶼山水域進行水底聲音研究,將編制噪音密度地圖和模擬碰撞風險圖,期望有助提出保育方案。 漁護署報告建議,港府應嚴謹管制大嶼山水域的填海工程,妥善管理高速船隻,並進一步研究在大嶼山西面水域設立大型海洋保育區,將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以及明年及後年設立的西南大嶼山海岸公園及索罟群島海岸公園連接起來,當保護海豚棲息地面積增加,才有助海豚繁衍。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