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歌曲《願榮光歸香港》 創作人:歌詞坦誠最有共鳴

 

民間要頒發年度金曲的話,想必是《願榮光歸香港》,不單因為它唱到街知巷聞,還因為這首歌將會在香港歷史長河中,有著重要的意涵。

2014年,由Pan作曲、林夕填詞的社運歌曲《撐起雨傘》,奪得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的「我最喜愛歌曲大獎」。臨近2019年底,商台、港台及新城電台相繼宣布取消年度樂壇頒獎禮,有傳是因為「反送中」抗爭之歌《願榮光歸香港》(下稱《榮光》)太得民心但亦太政治敏感。《榮光》作曲及作詞人 T 接受眾新聞訪問時說:「首歌得唔得到獎項,自己唔係好在意,因為佢本身唔係流行曲,首歌嘅意義亦唔係為攞獎,大家知道首歌係為咗乜就夠。」

《榮光》這個合唱初版配上反送中運動新聞畫面,T覺得最真實,也最感觸良多:

「想寫一首激勵士氣、安撫人心的歌」

從未現真身的T,電話傳來的聲線稚嫩。對於《榮光》唱至街知巷聞,他淡然說:「唔係特別開心」,「心情一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好驚大家顧住唱歌,無做其他嘢 (抗爭)。」

今年6月前,廿歲出頭的T只是個平凡的香港人,「屋企偏藍,報紙係睇《星島》、《經濟》。」初中時,朋友介紹他上高登討論區:「講晒粗口,睇睇吓又幾得意,開始會試吓了解共產黨、六四,嗰時已經覺得政府係為共產黨做嘢,唔係為香港人服務。啲人話今次睇清楚啲高官、警察真面目,其實一早已經知,唔係好驚訝,自己係有對追求民主自由的立場。」

為符合父母期望,T大學選修專科,考牌便有望平步青雲。畢業後,他與朋友合組流行搖滾樂隊,工餘夾band為樂,至今近三年。自幼修習鋼琴的他,在樂隊中負責主音、作曲及作詞,但作品未曾公開發表。

6月9日,他參與反送中遊行,與100萬香港人同行。「之後612、616都有出去,返屋企睇咗好多新聞片。」他很記得一個畫面:「一班人翹住手、向前行,讓我聯想到『邁進』。」他想寫一首激勵士氣、安撫人心的歌。「由古羅馬到蘇聯,音樂都係一種可以影響感情、觀念的工具,甚至係武器,我希望大家憑音樂,銘記自己初衷。」

這就是「但邁進聲響透」的源起。

「最真心、坦誠,最有共鳴」

T參考過不少作品,由巴洛克時期 (Baroque)的古典音樂,以至英、美、俄三國國歌,還有現代的軍歌《 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基督教聖詩《Gloria in excelsis Deo 》等。原意是以古典音樂曲式為基礎,寫一首抗爭進行曲。「喺琴回憶吓面對緊咩,彈彈吓,諗到第一句旋律就係ending 那句『願榮光歸香港』,歌詞已經諗到『願乜乜歸香港。」他想到「光榮」,後來把兩字調轉,就成為今天這句「願榮光歸香港」。「好多人問『榮光』係咪宗教用字,其實榮光即係光輝、榮耀,喺好多古籍出現過,唔係單單現代宗教用字。」

他花了一星期把曲寫好,再花一星期完成歌詞 :「歌詞主要想表達心情、感受,最想帶出追求民主自由嘅決心,流住血,大家都要邁進。」

他寫曲時,每段都有畫面。

「第一段係大家面對制度暴力,政權完全漠視民意,縱容警暴對付社會聲音,令大家又憤怒又不知所措,之後大家決定要群起反抗,必須令自己嘅聲音被反映。」  

何以 這土地 淚再流
何以 令眾人 亦憤恨
昂首 拒默沉 吶喊聲 響透      
盼自由 歸於 這裡

「第二段係大家明白國家機器有幾可怕,發生無數令人心寒事件,但大家為信念仍然毫不退縮, 為嘅就係民主自由嘅香港。」

何以 這恐懼 抹不走
何以 為信念 從沒退後 
何解 血在流 但邁進聲響透 
建自由 光輝香港

「第三段係一個比喻,大家活喺一個漆黑環境,睇唔到前路,孤立無援,但遠處吹來同路人嘅呼聲,令大家振作,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勇氣同智慧可以帶領大家前進。」

在晚星   墜落徬徨午夜  
迷霧裡  最遠處吹來 號角聲  
捍自由 來齊集這裡 來全力抗對
勇氣智慧    也永不滅

「第四段 最尾一段係對末來既期盼,期盼民主自由終會有一天來臨香港。」

黎明來到 要光復 這香港
同行兒女 為正義 時代革命  
祈求民主 與自由 萬世都不朽
我願榮光歸香港

完成初稿,他於8月26 日在連登開了一個題為「作左首軍歌幫大家回血《願榮光歸香港》 招virtual合唱」的帖,並上載歌曲的midi初版:「連登反應熱烈,話好好聽,(連登仔女) 幫手修改歌詞,主要改咗少少韻腳,同埋張『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放進尾段。」幾日內,齊集眾人錄了第一個合唱版,配上反送中運動新聞畫面,於8月31日上載到 YouTube,是他至今最喜歡的版本,「感覺最真實」。

《榮光》出街後,社交平台瘋狂洗版,街頭巷尾都在唱。T認為,那是因為曲風屬合唱歌:「古典(曲式)節奏、旋律易入腦,聽完好似洗腦,聽一次就記得,歌詞唔煽情,無刻意矯情,最真心、最坦誠,反而係最有共鳴。」

9月8日,他參與往美國駐港總領事館遊行,那是他第一次現場聽著大家唱《榮光》,感動到「有少少眼濕濕」:「見到大家第一次接觸首歌,初時只係聽,收到歌詞後,好努力睇住手機跟住唱,唔係好識歌詞,唔係好啱節奏,初初擔心大家會唔會唔識唱會放棄,但係見到男女老幼好落力細細聲唱,嗰陣時好感動,印象好深刻。」

《榮光》廣為受落,亦面對音樂人的評彈。他最欣賞是前廣告人簡兆明對歌詞中「何以」的銓釋,以下是節錄:

T 的原作歌詞其實有一個精心設置的 device,可能 T 漏了沒講,他應該不介意我代為 補充,那就是第一段的「何以… 何以…」,與第二段的「何以… 何以… 何解」。大家經歷過雨傘運動至今年入夏以來的挫折失望,黑白顛倒,法治被極權騎劫,包庇黨棍警暴,香港人心裏鬱憤難解,無語問蒼天,於心何太忍!大家每天都在喊、在問點解!?「何以」這首歌一聽便扣人心弦,正是因為這個「何以」道出了幾百萬人心聲,喚起幾百萬人共鳴。

第一段的「何以」,和第二段的「何以」不同。第一段是 “Why?”:「何以這土地淚再流?何以令眾人亦憤恨?」第二段是 “This is why!”:「何以這恐懼抹不走!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何解血在流但邁進聲響透!」前者是提問,後者是確定,而且還加上第三句何解,音域由前一個何以的 CF 再跨高至 CA,強調更加堅決的意志,不懼、不退、邁進,逐層逐層推展,一步一步進迫,結構緊扣。不求甚解的人以為重複是因為無字可用,胡亂去改,反而破壞了一氣呵成的氣勢。

T說:「啲人話『何以』好似問問題,但唔係好強硬。」T特別認同簡兆明的評論:「喺喎,自己就係咁諗,『何以』唔係真係問問題,而係反問句,令大家投入感更深,因為問題嘅答案大家本身已經知道,透過反問句,令大家諗番起經歷過嘅種種回憶。」

《榮光》管弦樂團及合唱團版 MV 榮登YouTube 年度熱門本地音樂影片榜首:

祈願實現雙普選

《榮光》是T第一個古典創作,也是首個公開發表的作品,但他說因為匿名,連家人、朋友也不知道。「(運動) 無大台,無個別聲音主導大家思想,大家要學識獨立思考,當然也有安全考慮,之前捉書商,又洗頭艇,音樂係好重要工具,都有擔心個人安全。」

雖然匿名創作,但這段日子也讓T確認自己的路向。「本身唔係修讀音樂,但今次發現原來自己寫到歌,認眞考慮過,決定唔再做專業,都唔係自己興趣。」他決定重組樂隊,還在連登招募主音,「隊band 曲風與流行曲唔同,好多人批評點解搞到咁複雜,但正正因為《榮光》令隊band知道要秉住原本理念,堅持落去,大家慢慢會明白。」他表示,新曲籌備中,作品題材環繞對社會約束的不滿和控訴。

《榮光》被譽為「香港之歌」、「國歌」,T 認為:「首歌感觀宏大,全局性咁睇,亦如實反映大家嘅經歷同情感;但寫嗰陣無特別諗係區歌、國歌,定自決,只係如實表達追求自由嘅渴望,追求自己認為啱嘅前景,都算係有自決嘅意思。」

「自己想表達嘅感情,原來係同好多人一樣,令到大家有共鳴。有機會透過首歌令大家繼續團結、繼續前進,係莫大榮幸,但大家每日仍要應付唔同挑戰,未得閒去開心。」

《榮光》先後出現不同演奏、編曲、語言版本,問T最期待哪種演繹方式,他說:「希望有日可以喺香港,邊度都好,唔使蒙住面、唔使驚俾警察拉,大家一齊唱,就係最好演繹方式。」集會、遊行時,可曾跟大家一齊唱?「都有嘅,但係嚮度唱自己首歌,好似有啲怪咁。」他的聲音令人感覺到靦腆。

他新一年的願望是香港實現雙普選:「五大訴求中,最重要都係實現雙普選。半年前,無人想像到原來可以和勇不分持續抗爭。聽日事無人知,大家 hope for the best,prepare for the worst。」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